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集 悼武天王

石琨投晉,拜於闕下。 晉穆帝聞奏,拍案大怒:彼祖父石虎兇毒天下,罪惡滔天;汝今窮途末路,復欲求我庇護,朝秦暮楚,何其易耶!孤偏不納其降,詔令斬之! 詔旨即下,石琨及其家族全部頸上餐刀,人頭落地,於是石氏一族至此遂絕。 晉大將軍殷浩見斬了石琨,又知後趙已亡,亦知北伐機會難得;遂使督統謝尚、荀羨引兵進屯壽春,上疏天子,奏請出師許昌北伐。 穆帝覽奏,當即詔準。 左丞孔嚴早知殷浩與桓溫不和,因勸殷浩:某觀桓溫嫉妒明公之情,深覺良可寒心。今其握有重兵於上游,公若揮師北伐,將何以鎮之? 殷浩:若依公言,當如之何? 孔嚴:愚以為明公宜授其以方任,使韓信、彭越輩得專征伐於外,蕭何、曹參守朝政於內,深思廉頗、藺相如屈身之義,陳平、周勃交歡之謀,則必將相得位,穆然無間,然後可保朝廷安穩,保成大功。公何必與桓溫爭功,必親自引兵北伐哉? 殷浩聞此,心中不喜。便在此時,人報王羲之遣人寄書,勸止大將軍親自出師北伐。 鏡頭閃回,補敘王羲之與殷浩友情。 史說王羲之與殷浩為友,且與太常謝裒之子謝安同學,常集於會稽山陰蘭亭,眾人作文以記其事。王羲之自為之序,因書文雙絕而流傳於世,餘人之文多不見錄傳。 王羲之性好養鵝,觀其動態而為筆勢。 會稽有老婦養一鵝善鳴,羲之求購不得,乃攜親友往觀。老婦聞是王右軍來家,因無別物相款,於是遂烹其鵝待之。羲之嘆息彌久,不得慰籍。 又聞山陰有一道士養有好鵝,聞而往觀,喜愛至甚,於是願出高價固請購之。 道士說道:若先生肯為貧道抄寫道德經,當以鵝相贈;若欲購時,則不肯耳。 羲之欣然命筆書經,籠鵝而歸。 傳言王羲之書初不如庾翼,及暮年方致大妙,庚翼自愧不如。 閃回結束,書接前文。 殷浩不納孔嚴之諫,亦不聽王羲之勸,引兵辭帝出京,往北而行。 謝尚、荀羨二人兵屯壽春,時逢冉魏豫州牧張遇初舉本州來降,謝尚等未予以撫慰,反加輕慢,致使張遇大怒,據許昌復反,請降於秦王姚弋仲。 由是殷浩之軍不能渡淮北進,只得命荀羨引軍駐於下邳。 鏡頭轉換,按下晉軍,復說冉魏。 襄國之戰,姚襄取勝而歸。但因未擒得冉閔,而遭其父姚弋仲杖打一百責罰。 後聞石祗被殺,姚弋仲患病,自知不起,遂召諸子說道:我蒙石氏厚待,本欲盡力助之。而今石氏已滅,中原無主,我等宜歸降晉室,並固守臣節,休做不義之事! 於是遣使向東晉投降,獲授使持節、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單于,封高陵郡公。 永和八年,姚弋仲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第五子姚襄續統其眾。 姚襄代領其父之眾,即率舉國之兵前來擊秦,以報前仇。 秦主苻健早作防備,亦引舉國之兵迎戰。姚襄與戰不利,見不能取勝,想起亡父臨終遺言,遂率部眾南下歸晉。穆帝遣使召之,命其部眾權屯譙城。 姚襄既到譙郡,聞謝尚屯兵於壽春,慕其賢名,乃單騎渡淮前來拜見。 謝尚亦聞姚襄大名,乃命去其儀仗,幅巾待之,歡若平生。姚襄本善清談,由是江東人士均與結交,並皆重之。 復說冉閔既克襄國,適逢河北大飢,因率軍遊食常山、中山諸郡。 燕王慕容儁遂遣慕容恪將兵三萬來擊冉閔,追至常山,在魏昌城相遇。 將軍董閏、張溫進言冉閔:鮮卑軍氣盛,請陛下避其盛氣,後集精銳以攻,便可取勝。 冉閔怒道:今遇慕容恪則避,使其小視我乎? 便勒兵與燕軍大戰,接連十戰皆勝。因冉閔素有英名,燕人皆憚之,均有怯戰之意。 慕容恪聚諸將巡視諸營,曉諭眾兵:冉閔勇而無謀,百夫之敵耳。其士卒今多飢餒,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難破也,汝眾何懼之有! 燕兵聞之,精神復振。 慕容恪遂命以鐵鎖連線戰馬,選善射士兵五千,皆健勇而聽從指揮者,列成方陣前進,圍逼魏軍步卒。 冉閔奮然而出,乘赤馬朱龍,可日行千里,左持雙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