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對兩個小姑娘說:“走,向快樂出發。”
她們去外面一個地方等著客車,經過九道拐,她們來到了鎮上。
原來何蘭蘭聯絡出去玩的地方,就是在鎮上登記的,待會六點鐘就有大客車來鎮上接她們,她們隨團,費用是三天五百元,包括吃住,這次一起去那個神秘的地方玩的還有希望小學的其他支教老師三四名,他們分別是小一年級今年剛來學校報到的四位支教老師。
何蘭蘭跟他們打了招呼,剛好結伴而行,多好啊!看來是真有緣,彼此正好有一個照應!何蘭蘭與兩個小姑娘坐在前排,年輕支教老師他們坐在最後一排。
他們一上車,客車在一個導遊的介紹中開始了跨行,半小時後往鎮東方向走了五公里,看見一個大峽谷,這裡就像山峽一樣,遠看有山有水,近看美不勝收!
這條路不好走,導遊介紹說“越往東走,大家會越覺得這個地方空氣乾燥、缺水,樹木枯黃!”
漸漸地,天已經黑了下來,何蘭蘭關心地問兩個小姑娘:“感覺累嗎?口渴嗎?你們看我正好帶了好吃的水果,你們想吃嗎?
何蘭蘭說著,從揹包裡拿出幾個橘子,她讓鄭輝霞給幾個年輕的支教老師,鄭輝霞拿了四個,就立即給幾個支教老師送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支教老師看到鄭輝霞手裡的橘子:“你們看,說口渴,就馬上能吃到橘子,多好呀!謝謝謝你,小妹妹。”
鄭輝霞不好意思擺了擺手:“不要謝我,要謝就謝何校長。”
年輕支教老師說:“看,這個小姑娘真會說,難怪何校長那麼喜歡她。”
鄭輝霞回到座位上時,年輕支教老師給她帶回三盒新鮮的酸奶。
何蘭蘭禮貌地跟幾個年輕支教老師揮了揮手。
導遊小姐,讓他們一路帶夠乾糧與飲水,經過一天一夜的長途跋涉,客車終於來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據說這裡就是中國最牛的房子。
這裡雖然說是中國最牛的房子,也是中國最破的房子。
何蘭蘭他們一下客車,就看到了這最牛的房子。
導遊介紹道:原來住在這裡的不是別人,正是可愛的人民子弟兵。
原來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進駐哈密,為解決部隊官兵供給,同時不給當地百姓增加負擔,上級決定發揚我軍艱苦奮鬥的精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沒有建築材料的情況下,解放軍官兵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個個不到8—20平米的房子就建好了。
當地人管它叫“地窩子”,這樣惡劣的住宿房子,並沒有嚇到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以苦為樂,他們甚至還編了一首歌,地窩子好,地窩子強,地窩子冬暖又夏涼,到房頂還不知道腳下就是軍營。
後來部隊改編為生產建設兵團,不少官兵還在地窩子裡結婚、生子。
雖然這裡很苦,卻也是那一代人最美好的回憶。有了住的地方,但沒有吃的,上級命令部隊就地開荒,可是這裡是一個重鹽鹼灘,甚至被蘇聯科學家視為種植禁區,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戰士們居然創造了小麥穩產高產的奇蹟。
大河如歌,高山似碑,地窩子雖然成為歷史,但兵團精神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何蘭蘭一行看到了我國最牛的房子,感觸頗深!
當晚,他們當然入住的是賓館,離這裡還有二十公里路。
他們吃的,住的,導遊都安排得很到位,何蘭蘭問兩位小姑娘:“看到這樣子的房子,當時那樣的生活環境,你們有啥想法呢?”
問題一出來,鄭輝霞思考片刻,立即將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看來我們居住的大山,比起當時的地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