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就迅速低下了頭。
隨著聖上落座,典禮正式開始。
剛開始自然是太監宣告高麗之戰的結果,毫無疑問,在聖旨之中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勝。
最大的功勞自然是皇上英明,再之後就是燕寬與陸炳。
這場大戰可以說是賭上了他們兩人的前途,以及他們背後代表的派系。
幸運的是,此戰大勝,也讓他們真正在朝堂上揚眉吐氣了一番。
接下來就是封賞環節了,燕寬和陸炳得到的更多是封號以及金銀財物。
但即便是這些普通的封賞,但其數量,也足以讓臺下群臣心中暗暗吃驚。
大家都明白,聖上對這次大戰大勝非常滿意。
遼東府叛亂的風波未停,高麗就大勝而歸。
正好證明了大明朝的國運昌盛,算是給天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也難怪皇上如此開心。
在兩人的封賞結束之後,自然輪到了蘇川。
至於靈清……他不喜歡在這種場合出現,並未參加。
當太監唸到蘇川的名字時,蘇川從後方緩步走上典禮臺。
群臣立刻側目看去
眾人眼中,蘇川只是一個有些清瘦的少年,看起來和自家子弟差不多年紀。
蘇川平心靜氣,龍行虎步,臉上沒有絲毫的緊張或雜念,由內而外散發著一股英氣。
再想到他二品的修為,群臣不由得心中暗歎:後生可畏。
當蘇川走上典禮臺站穩後,太監展開手中的聖旨,用有些尖細的嗓音朗聲誦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治國之道,首在安民;安民之要,端在除害。
自朕嗣位以來,海內漸安,邊疆稍靖,然倭寇肆虐,內奸潛行,民不聊生,國無寧日。
今有忠勇之臣蘇川,奮不顧身,屢建奇功,實為國家之棟樑,朕心甚慰。
蘇川,爾以智勇雙全,忠心耿耿,屢立戰功。
昔日倭寇奸細潛伏於內,圖謀不軌,爾洞察秋毫,一舉捕獲,使奸侮無所遁形,保我社稷安寧。
遼東叛亂之徒,妄圖顛覆,爾傾力平叛,迅雷不及掩耳,亂黨悉數就擒,海內為之震懾。
高麗之戰,爾身先士卒,勇猛精進,斬將搴旗,所向披靡。
倭寇主將天照正南,兇悍狡猾,爾臨危不懼,一戰而斬之。
敵軍喪膽,我軍振奮。自此,倭寇膽寒,不敢輕犯我大明疆域。
爾之功績,昭如日月,不可泯滅。
朕特賜爾錦衣衛副指揮使,以示榮寵。
錦衣衛者,朕之親軍,衛國護民,責任重大。爾宜益加勉勵,恪盡職守,不負朕望。
再賜爾鎮東將軍之號,以旌爾平定東南,安靖海疆之功。望爾持此榮銜,扞衛國家,鎮守大明,使四夷賓服,海晏河清。
蘇川,朕今賜爾金書鐵券,以記爾功;賜爾玉帶紫袍,以榮爾身。凡爾子孫,亦當享此榮耀,世襲罔替。
於戲!朕望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接再厲,為國家社稷,再立新功。欽哉。
詔書到日,爾其勉之。
詔書唸完,臺下的群臣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涼氣,面面相覷,表情驚訝莫名。,
反而是蘇川有些雲裡霧裡,不太明白詔書中的確切含義。
不過,他也能聽出這官職肯定不小,還封了個將軍,確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畢竟,錦衣衛副指揮使和鎮東將軍的職位,他想想都覺得有些衝突。
臺下的群臣心中也是這麼想的——怎麼可能有人既擔任錦衣衛副指揮使,又兼任鎮東將軍。
這名號即便是不放實權,也足夠震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