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的猜測沒錯。
甄宓是真的看出,「袁熙」換了一個人。
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從白曉文繼承袁紹基業,坐穩大司馬位置的時候。
不過,甄宓並沒有像普通女子一樣驚慌;而且三國時代的女子,不像是明清時期的女子,有那麼強的三貞九烈觀念。
當初趙雲攻打桂陽,太守趙範將自己的寡嫂許給趙雲,而他嫂嫂半推半就;又比如曹操跟張繡的嬸嬸鄒氏,那不得不說的故事,都能證明這一點。
就連甄宓本身,在演義之中也是被曹丕搶走,二婚生子。
亂世的美麗女子,能得到一個頂天立地的丈夫,保護家庭和自己的安危,就已經值得傾心託付了。
更何況,白曉文的魅力還那麼高。
甄宓原本以為白曉文是為了權位美色,後來看到白曉文對自己、對納妾都毫不關心,就漸漸開始心慌了。
她聽說,白曉文是為了平定天下的志向,才投身亂世,這是他作為修道之人的道。
甄宓信了。她唯恐白曉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拋下她一個弱女子,所以才會心慌。
在徵討江南的時候,甄宓請求隨軍,也是為了和白曉文——不是和「袁熙」——增進感情,加深瞭解;如果有機會,就跟白曉文攤牌,表示自己喜歡的是他,不是袁熙的身份。
只可惜,江南平定的太快,甄宓的計劃一直沒有得到施行的機會。
如今天下平定,甄宓貴為皇后,最怕的就是白曉文哪天突然出家,求仙問道去了。
尤其是前兩天葛玄的到來,更是讓甄宓感覺到了大危機!
今夜,甄宓假裝誤會白曉文有隱疾,也是費了一番心思,就是想讓白曉文,在她身上證明自己沒有隱疾……順便早日懷上「龍種」。
男女之間,一旦進行過深入交流之後,很多事情說起來就不那麼突兀了。
大一統的資訊,不能向原住民提及,否則要承受優先順序4點的懲罰。
白曉文並沒有說大一統的事情,只是在甄宓問起的時候,承認了自己是「方外之人」,袁熙早在幽州時就已經遭遇猛虎,驚嚇而亡,自己取代了他的身份。
甄宓聽到之後,露出了一絲悽然之色,道:「妾身已經猜到了。在夫君徵西川之前,妾身就私自焚香,祭奠過了先夫。妾身蒲柳之姿,只盼夫君你不要嫌棄。」
白曉文嘆道:「我離開時,會帶你走的。只擔心你留戀皇后權位,不願追隨。」
甄宓說道:「夫君若要離去,妾身也不願留在深宮,做一個活死人。今後夫君不論去哪座名山潛修道術,妾身都願意追隨,照顧夫君的飲食起居。」
白曉文起身,正色說道:「你是認真的?」
甄宓同樣起身,不顧錦被滑落,正色說道:「夫君是妾身見過最完美的男子,仁智、雄略、正義。不論貧富貴賤,妾身認準的都是夫君這個人,而不是外物。」
「我哪有你說的這麼好。」白曉文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甄宓道:
「夫君施恩百姓,減免賦稅,是為仁;
「通達機變,奇策百出,是為智;
「掃清六合,席捲八荒是為雄;
「向日屈身,探獄田公是為略;
「不好女色,守身如玉是為正;
「放走劉備,遣還趙雲是為義。
「由此觀之,夫君當真是仁智、雄略、正義之君子,這六字用來概括夫君尚且不足呢。」
白曉文渾身舒坦,甄宓的奉承話兒,聽起來比董昭、華歆等人的「極天際地、伊周莫及」,要舒服十倍啊。
白曉文取出了那顆許願樹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