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6頁

先知先覺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白曉文壓根不需要拷問穆順,有了基本的猜疑之後,就直接命令虎賁甲士,包圍了穆順和伏完的家宅,大肆搜查。

搜不出來也無所謂,大不了白曉文擺酒給伏完壓驚。以他此時的權勢地位,伏完根本不敢說什麼。

一番搜查之後,搜得伏完平日往來書信匣。在匣子夾層之中,得到了伏皇后寫給伏完的密信。

原來伏皇后在白曉文議封燕王之時,覺得大漢王朝,將會終結在白曉文手中——白曉文篡權的速度有點太快了,這才幾個月,又是封公、又是封王,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抱歉,走錯片場了……)

當然白曉文功勞確實大,連續平定各地諸侯,也有請封的資格和本錢。

但是伏皇后不想坐以待斃,她便寫了信,託內宦穆順傳給她爹伏完,懇請伏完密謀除掉白曉文。

伏完的回書是,現在不宜輕動,不過白曉文(袁熙)即將徵討江南,到那時鄴都空虛。假如有機會,他會聯絡忠於皇帝的文武官員,撥亂反正。

伏完留下伏皇后的親筆信,倒也不是行事不密,只是皇后親筆信件,就跟當年的衣帶詔一樣,都是代表著皇權詔命的信物,可以拿來號令大臣的。

對於這種大義名分,三國位面的原住民,都看得很重。

比如衣帶詔,董承等人都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作為盟誓;難道他們不怕衣帶詔被搜出來嗎?

不是不怕,而是皇權詔命,意義重大。

白曉文覽信之後笑道:「伏完這個老小子,處事算是油滑,明哲保身。可惜這一次,被他的女兒坑了。我如果不施加雷霆手段,無法威懾人心。也罷,就借這老傢伙的人頭一用!」

第1360章 進爵燕王,議納側妃

演義之中,曹操殺盡了伏完、穆順三族,共兩百餘口。

伏皇后嚇得躲進皇宮影壁牆內,但還是被曹操麾下的甲士破壁揪出殺害;伏皇后生下的兩個皇子,也全部被毒死。

白曉文沒有曹操這麼狠絕,不過該動手時,他也不會手軟,斬了伏完、穆順的親族共計七十餘口,其餘僮僕家人,盡數流放遼東,開發東北去了。

在斬了伏完後,華歆帶著甲士逼宮,先收走伏皇后的璽印,然後將其帶走。

皇帝苦苦哀求,華歆叱道:「燕王在外徵戰廝殺,你卻密謀暗害棟樑,可謂昏庸之至。你可知道,若天下沒有燕王,你都不知魂歸何處!」

皇帝抱著伏皇后大哭,兩個皇子也跪地啼哭不止。

華歆道:「都什麼時候了,還在這裡作兒女之態!」命甲士挾持伏皇后。

等到戲份差不多做足,一封詔命傳來:「燕王有令,緩釋伏後,交予陛下裁斷。」

皇帝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來已經做好了伏皇后被殺的心理準備,誰知中途又有轉機?他看向華歆:「燕公……燕王這是何意?」

華歆說道:「皇后謀殺燕王,罪在不赦。燕王仁厚,交予陛下裁處。若陛下袒護,則今日之變,難保不會再次發生,屆時陛下永無寧日。」

皇帝說道:「燕王之意,該如何處置皇后?」

華歆道:「燕王並未歸還皇后印璽。此中之意,已經清楚明白了。」

皇帝流淚道:「皇后乃是後宮之主,豈能妄議廢立?」

華歆叱道:「陛下還不明白嗎?你現在保皇后尊位,即是害她性命。燕王若是發怒,連天子都可廢立,何況一個皇后!」

皇帝心驚膽戰,只能流淚下旨,廢伏皇后,打入冷宮。

大司馬府中,白曉文跟隊友解釋了一下,這麼做的理由。

「按道理說,我應該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