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心中一動。
甄宓隨軍,倒也不是不行啊。
不說別的,光是一身輔助技能,就已經很給力了。
不管用不用得上,有洛神在旁,至少也能養養眼嘛。
白曉文坐在床頭,沉思了一下。
甄宓輕輕拉著白曉文的手臂,嬌聲說道:「夫君……」
「呃……」
白曉文感覺骨頭又輕了幾兩,急忙說道:「好了好了,我答應你就是。」
「多謝夫君!」甄宓笑顏綻放,如玫瑰盛開。
白曉文盤膝坐在床頭,靜心閱讀太平經。甄宓兩條手臂環著白曉文的腰際,進入了夢鄉。
……
翌日,白曉文升殿議事,原燕公府門下臣屬,都隨著白曉文進位燕王,水漲船高,各有封賞。
有訊息從荊州傳來。
魏延、嚴顏從巴郡出發,突襲荊州。
荊州之兵,已經被劉備、諸葛亮盡數抽調去了西川,此時正是最為空虛的時候。魏延帶著三千兵馬,一路輕鬆破關,七天之內就殺到了襄陽城下。
魏延借燕王之威勸降。
名義上的荊州牧劉琮,同母親蔡氏,不敢抗拒朝廷大軍,獻城而降。
同時投降的,還有蒯良兄弟、文聘等等,受過劉表恩遇,沒有歸附劉備的文武官員。
還有一個張允,已經歸降劉備,不過一直在操練水軍,沒有隨劉備入川。在魏延拿下襄陽之後,也不知道張允哪根弦沒搭對,居然帶著麾下五千水軍投奔孫吳了。
除了張允之外,屬於劉琮治下的荊州五郡,傳檄而定。
魏延還不滿足,不等張郃的三萬大軍到達,就去攻打江夏、武昌等四郡——這四座郡城,目前在江東孫策手中。
從戰略大局上看,魏延的選擇倒也沒有錯,因為江東孫策,剛剛經歷了合肥戰敗,五萬江東子弟兵損失一半,正在回軍途中,來不及救援荊州。
錯就錯在,魏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魯肅、呂蒙一文一武,成功扼守江夏,還用計讓魏延吃了個大虧。
魏延的三千先鋒兵馬,一路奪取荊州五郡都沒什麼損失,在江夏城下,卻是折損大半。
魯肅、呂蒙甚至還要趁機反攻,理由也很正當。
當初是諸葛亮將荊州剩餘五郡抵押給了江東,約定是攻破合肥;現在不管怎麼說,合肥是沒了,江東自然有理由收取剩餘的荊州五郡。
好在張郃的三萬大軍隨後到來,總算守住了荊襄,沒有讓魏延前功盡棄。
這個信使,就是張郃派出來的。
升殿之後,先議魏延、張郃的功過。
群臣的意見都比較統一,張郃有功無過,宜加以封賞;魏延雖然折損了兵馬,但瑕不掩瑜,功大於過,也應當賞賜。
白曉文說道:「張郃是我軍元勛宿將,忠勇有為,確實可以加封。不過魏延不聽軍令,貿然攻打江東轄地,以致於挫傷我軍銳氣,險些喪失了荊州五郡!功過相抵,暫且不賞,以觀後效;若後來立功,則積功而賞;若再次獲罪,兩罪並罰。」
魏延和呂布的性格類似,如何利用,完全可以參照曹老闆當初的名言:
「吾待溫侯,如養鷹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飽,飢則為用,飽則颺去。」
諸葛亮其實也是這麼對待魏延的,一邊用一邊敲打,從來不會對魏延大加褒獎;和對待趙雲的態度完全不同。
第1362章 最後的大一統主線!
白曉文這麼做,其實也是在保護魏延。
魏延這人,就是心裡少了點b數。要是因功而大加賞賜,難免會居功自傲,到頭來難逃殺身之禍。
這件事過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