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風夕卻不慌不忙的問道。“其先鋒約距七天路程。”“知道了,你先退下。”“是!”李羨才退下,而諸朝臣已顧不得王還在殿上,有的嚇得臉色發白,有些已在竊竊私語,有些不斷抬頭窺視王座之上的人,想從這位年輕的女王臉上找出幾分慌亂。風夕俯視殿下群臣,心中冷笑幾聲,都怪父王平日精神都集中在他的那些琴棋書畫花鳥古玩上,而風國,內近五十年未曾有過動亂,外不主動與他國動兵,比起其它五國來說,相對的便要安定多了,但安逸久了便養出了這些好吃懶做只會享受的臣子,幸好……幸好還有幾個能用的!“各位大人都聽到了吧?”清幽的聲音壓過那些私語聲。“臣等都聽到了。”諸臣齊聲答道。“那各位大人有何高見?”此言一出,底下便安靜了會兒。“怎麼?各位大人都白長了腦袋白長了一張嘴嗎?”風夕的聲音冷了幾分。“臣認為還是議和為佳,這可免我國百姓受苦。”一名年約五旬,三縷長鬚的大人道。“哦?議和?請問向大人,要怎麼個議和法?”風夕聲音溫和有禮。“華軍挾勢而來,不過是想得些金銀城池,我國可將陽城、原城、厲城三城相送,再送金葉十萬,我想華王定會退兵。”向大人搖頭晃腦答道。“哦……”風夕不喜不怒,拖長聲音哦了一聲,然後再問:“請問各位大人是否同意向大人之說?可還有其它提議?”“臣認為應議和之說可成,但割城即可,無須再送金葉十萬。”“臣認為不可割城,但可送金葉二十萬。”“臣認為憑我風國十萬禁軍及風雲騎之威名,可與華國一戰。”“臣認為可先戰,敗則議和。”……風夕聽著底下的議論聲,心中感慨不已,若自己是個足不出宮門的王者會如何?是否即任他們一干人說什麼便聽什麼、做什麼?看看底下說得差不多了,遞個眼色與侍立在旁的內侍,內侍明瞭,一聲咳嗽聲響起,然後尖細的嗓音喝道:“肅靜!”群臣猛然想起身在何處,馬上噤聲。“李將軍,你認為該如何辦?”風夕問向剛才退下後即一聲不吭的李羨。此人年約四十,身材雖不高大但壯實,武藝高強,為十萬禁衛軍統領,前代風王極為信任,且十五年前與華國一戰成名,也是天下有名的將領。“李羨願領禁衛軍前往厲城,與華軍一戰,定不讓華軍踏入城門半步!”李羨沉聲道。“總算有個說人話的!”風夕冷冷一聲低笑,雖笑,卻讓底下之人全打了個哆嗦。在風王還在世時,風國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王是惜雲公主!風王曾親口讚道:惜雲文能治世,武能安邦!惜雲公主十歲曾作一篇《論景臺十策》而壓倒當年的狀元,十五歲作《論為政》將治世之道闡述得條理分明,頭頭是道,且精闢犀利,一言而中要害!而後作的《八行詩》、《集花詞》等為閨閣女子所喜愛而至人人能誦。而說到武,諸人不由更是冒冷汗,想惜雲公主十二歲時曾一劍斬斷禁衛軍大將李羨將軍的龍環大刀!十四歲時以三丈白綾獨戰五百名將士,而最後的結果是五百名將士手中兵器全部被白綾絞上看武臺!更不用提她一手建立的風雲騎,風雲騎任何一將的威名現今都在李羨大將軍之上!風王對惜雲公主言聽計從,風國真正的決策者早就是公主殿下了。若非公主常年不在宮中,這個王位或許早幾年前便是由她坐上了。“馮大人。”在眾人正自冒冷汗時,風夕忽然喚道。半晌後才聽得一個有些蒼老嘶啞但中氣十足的聲音答道:“臣馮京在。”“應該睡足了吧?”風夕似笑非笑的看著這剛才一直置身於外,閉目養神的三朝元老。“臣從昨日酉時睡至今日辰時,謝我王關心,臣睡足了。”馮京一本正經的答道。“那就好。”風夕淡笑點頭,然後猛的又聲音一沉,“馮京聽旨!”“臣恭聽!”馮京上前三步,跪下聽旨。“華軍將至,本王將往厲城親戰,命爾為監國,本王不在期間,總領朝政,百官聽你號令!”風夕的話簡短有力。“臣遵旨!”馮京領命。“李將軍。”“臣在!”“十萬禁軍,你帶五萬禁軍前往晏城駐守。”李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