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子甲,還是厚重的青銅盾牌都無法抵擋彈片的侵入,往往一聲爆響,船上就得有半數的人中招,死傷一片,最可怕的是爆炸引發的大火,這時除了棄船跳海別無它法。
對於宋軍這種‘非接觸’打法,一貫靠衝撞和跳幫登船肉搏的記施國海軍一時無法適應,更想不出相應的戰術。而傷亡的持續增加。戰船一艘接一艘的被擊毀,讓他們士氣大受影響。意識到此戰難以取勝。後方的下風處是他們剛剛離開不久的港口,有些僱傭軍不願戀戰。準備打不贏就逃回去。
記施國海軍的小動作很快被宋軍發覺,為了防止逃入港中,分艦隊指揮劉鎮武立刻命令四艘戰艦切入敵軍和港口之間,令敵人無處可退。餘下的戰艦分成兩列縱隊轉向衝向敵艦隊陣列,左邊一列由他親自率領,右邊一列由神龍號艦長張範率領,呈兩路縱隊插入敵海軍陣列。
因為宋軍戰艦作戰時很少需要再用艦艏對準敵船進行衝撞,而是要求以炮位眾多的船舷對著敵艦進行猛烈的齊射,所以艦隊的作戰陣勢開始由橫隊轉變成縱列隊形。而縱隊中各艦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參戰的帆船眾多,則縱隊的首尾也要排成數里之遙,不僅難以聯絡和指揮,在風向不定時,連保持隊形都不可能。
宋水軍在對金海戰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對作戰隊形做出了調整,要求縱陣隊形不能太長。也就是說,縱隊中戰艦不能多,但每艘戰艦的炮火要強大。才能保證艦隊的戰鬥力。這種理論很快產生了一種新戰術,艦隊編成單縱隊,先搶佔上風位置,再接近敵方至艦炮射程以內。採取與敵方航向平行運動,大炮偏舷齊放將敵艦摧毀。
宋軍戰艦與敵軍相對緩慢航行,順著其陣列的間隙闖了進去。記施國海軍戰船有喜有驚。喜得是敵軍送上門來了,可以發揮自己近戰的優勢;驚得是敵軍戰艦高大。帶起的波浪衝得他們根本無法靠近,衝撞戰術是用不上。而吊橋上的弧形的喙狀鉤子也始終無法搭上敵船,也就談不上跳幫肉搏了。而當他們忙亂之時,敵艦的舷炮再次噴吐出火光,這麼近的距離根本沒有跑兒,將他們連船帶人一起送到了海底。
兩支宋軍戰艦插入敵群兩舷火炮齊射不停的轟擊敵艦,他們是躲過了這一輪,還有下一輪等著他們,而逃往港口的航道也已經被封鎖,逃也無處逃了,只能被宋艦任意蹂躪。等宋軍戰艦透陣而出回頭再戰時,還能漂在海面上的記施國戰艦已經不足二十艘,其中還有五六艘被擊傷勉強浮在海上。
當看到宋軍戰艦逆風追上來,損失慘重的記施國海軍已無再戰之力,紛紛停航降下戰旗投降了。太陽的最後一絲餘暉將海面染的通紅,震天的炮聲靜默了,硝煙也漸漸散去,海鳥重新回到了海面上。不到一個多時辰,海戰結束了,宋軍擊沉敵艦三十二艘,重傷六艘,俘十三艘,斃敵四千餘人,俘敵二千餘人,隨船沉入海底、失蹤者無計,己方几無傷亡。東西方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落幕了……
海戰結束的時候,攻城戰也進入尾聲。新宋軍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是在與異族作戰,面對全面皆兵的遊牧民族,在忠勇軍中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對於手持武器的敵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搶先開槍。據說這得到了一向反對亂殺無辜的皇帝默許,在一向以鐵面無私、執法嚴酷著稱的執法隊長趙義面前也成為特例,這麼多年沒有誰因為此受到處罰。
這條沒有寫入軍規的特殊軍紀使許多人從中受益,便以一代代老兵的口耳相傳的形式傳承下來,成為保命的鐵律。而隨後組建的新軍都與忠勇軍有著撇不掉的親緣關係,自然也將這條軍規帶到了各軍,同樣也為陸戰隊繼承。在異國他鄉作戰,語言不通,群敵環伺的情況下,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分辨敵我,更聽不懂他們嘰裡咕嚕的解釋,但大家都知道刀可以殺人,捅進肚子裡會死,可殺了其就能避免自己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