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擊敗口木艦隊。

五輪齊射後,口木艦隊反擊的炮彈落了下來。戰列線上的九艘重巡洋艦沒有疏散,也沒有規避。在正規的炮戰中,戰列線上的戰艦是不能隨便規避的。耿衛明遵守了最嚴格的炮戰戰術。而那些落下來的炮彈也讓耿衛明吃了顆定心丸,透過炮彈落在海面上爆炸產生的水柱可以判斷出,口木艦隊裡沒有重巡洋艦,最多就只有幾艘輕巡洋艦而已。道理很簡單,那些落下的炮彈最多就是150毫米口徑左右的穿甲彈,根本就不是重巡洋艦上使用的203毫米炮彈。

到這時候,艦隊裡已經不需要統一指揮了,口木戰艦炮口冒出的火光就足以讓炮擊編隊裡的瞭望員看清楚口木戰艦的位置,並且給炮手提供炮擊引數。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瞭望員的觀察要比雷達的探測準得多。不過,雷達絕不是完全沒有用處的。

激烈的炮戰持續了十多分鐘,兩艘口木戰艦上冒起了火光,位於炮擊編隊第四位的“白露”號也吃了兩發炮彈,不過並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害,戰艦仍然能夠繼續戰鬥。口木艦隊也在這個時候完成了轉向,跟在後面的運輸船則開始向東航行。

耿衛明沒有先去“照顧”那些運輸船,重巡洋艦的速度可以達到33節,而驅逐艦的速度則在35節以上。那些口木的運輸船最快也就只有22節左右的速度,就算讓他們先跑半個小時,在天亮之前,耿衛明仍然可以率領艦隊追上去,幹掉它們。現在,最為關鍵的是解決掉口木的護航戰艦。

一點三十二分,雷達操作員發出警報,口木的驅逐艦脫離了艦隊,正在向炮擊編隊快速駛來。耿衛明立即知道口木驅逐艦要準備發動魚雷攻擊了,他也立即下達了命令,在四艘驅逐艦殺出的同時,九艘重巡洋艦上的火炮全都對準了迎面駛來的口木驅逐艦。

戰爭爆發之前,口木的軍事科技並不算先進,只能算是一個二流科技強國。不過,口木海軍的魚雷卻是世界上最好的,這一點不得不承認。特別是“長矛”大型魚雷,其技術遠超過了當時其他海軍強國裝備的魚雷。這也是口木海軍重視夜戰的直接結果之一,夜戰中,魚雷的威脅比炮彈更大!

海面上,七艘灰色的戰艦就如同七條鯊魚一樣,朝著炮擊編隊的戰列艦疾馳而來。口木驅逐艦的火炮並不算強大,可上面的魚雷卻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速度達到了37節,比唐帝國的驅逐艦要快2節。這些驅逐艦的任務就是用魚雷攻擊敵大型戰艦,而不是如同唐帝國海軍的驅逐艦一樣,主要負責反潛作戰。每艘驅逐艦上有三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一次齊射就能發射15條魚雷,而七艘驅逐艦就是105條魚雷,這些魚雷完全可以覆蓋整個炮擊編隊的航道,而一條“長矛”魚雷就能夠重創一艘重巡洋艦,甚至擊沉重巡洋艦。

頭三輪炮擊就幹掉了口木驅逐艦,而且此時四艘唐帝國的驅逐艦也迎頭衝了上去。另外五艘驅逐艦在航行到距離炮擊編隊戰列線大概7。5海里處的時候立即轉向,將側面對準了艦隊,準備發射魚雷。一瞬間,又有兩艘驅逐艦中彈,可另外三艘驅逐艦(也許是五艘)已經成功的發射了魚雷。

“立春”號的航海長迅速的計算著魚雷撞擊時間,“長矛”的速度是49節,口木驅逐艦是在大概7。5海里處發射的魚雷,那麼魚雷就將在9分鐘後撞擊。而為了避開魚雷,艦隊必須要提前三分中規避。而此時是一點五十一分。

當口木驅逐艦開始撤退的時候,重巡洋艦上的炮彈又集中朝那幾艘口木輕巡洋艦開火了。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口木的輕巡洋艦也開始了衝鋒。耿衛明沒有感到吃驚,因為口木輕巡洋艦也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其魚雷武裝不在驅逐艦之下。顯然,口木艦隊發現在炮戰方面不是唐帝國炮擊編隊的對手,就孤注一擲的發動魚雷攻擊。

炮彈越來越密集,最後連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