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貴人不出意外的被賜了三尺白綾,所生五公主和七皇子送進了坤和宮由皇貴妃照管。程妃雖無性命之憂,但到底傷身傷心,病了好一陣子才漸漸恢復。而閔妃和李貴嬪後知後覺的徹查自己宮中,兩人果然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戕害,須得好好養上幾年才有可能孕育子嗣。
虞枝心對唐氏的戰鬥力嘆為觀止。不過對於這種瘋魔了的女人,她也沒什麼好同情的。唐氏既然選擇了對別人出手,就要有被揪出來被處決的覺悟,這結局對她來說可能也是求仁得仁,畢竟如她所願,這幾年裡陛下的女人是真沒法兒生出孩子了。
有時虞枝心也忍不住感慨,覺得這世間之事就是這麼可笑。趙熠一心謀算女人撬動前朝時,宮中的女人一個個的清醒又敏銳,頗有幾個根本不把陛下看在眼裡。等陛下坐穩了皇位不再在乎後宮女子,她們倒為了陛下忘乎所以的斗的頭破血流,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唐氏這種人就是一把雙刃劍,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無知無畏,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用途,也可能一時失察就造出亂子。趙熠先前放縱她是因為興趣,而今日終因他的放縱而釀成苦果。
不過虞枝心也懷疑過是不是有趙熠不經意的引導,畢竟程家在軍中的威望日漸強盛,連吳相都漸漸被他壓下。若是程鸞生出個兒子來,說不得會被有心之人利用了去,皇帝陛下對這種事總是不得不防的。
可惜她並未聽到趙熠關於此事的任何心聲,因此做不了準確的判斷。倒是趙熠明顯鬆了口氣——他對寵幸妃嬪本就沒有太大的熱情,之前對程妃多有寵愛還是為了穩定超綱做給程家人看,其實心裡不知多糾結。既然程鸞都病倒了,他除了隔三差五的派人送上賞賜倒是輕鬆了許多,絕大多數時候又只肯與皇貴妃待在一處了。
且他也漸漸發現了皇貴妃另一樁好處,便是他與虞枝心待在一起時總是安心並放鬆的。有時頭疾發作疼痛難忍,挨著皇貴妃眯一會兒都能略略減輕痛苦。連太醫也說不出其中訣竅,於他看來就越發證實了皇貴妃是他天命所歸的女人這個念頭。
他還差一個理由將皇貴妃拱上皇后之位。而這個理由也很快就有了。
隆治十八年,陛下重病一場,差點兒就沒能挺過這一關。病癒之後,陛下唯恐自己哪一日去了,朝堂又成為權臣爭鬥的沙場,而皇子們成為朝臣的籌碼。索性先立下長子趙培堅為太子,又將皇貴妃立為皇后,將太子記在皇后名下。
面對朝堂上的質疑,陛下表示他選太子的理由十分簡單,就是因趙培堅年齡最大,萬一他哪日沒了,找個最年長的能拿主意的總好過找個奶娃娃放在皇位上供著。這本是個十分無厘頭的理由,可結合陛下虛弱的身體和太醫對他壽數的判詞,無論哪位大臣都說不出反駁之詞。
只是趙培堅出身太低,生母麗貴嬪更有和某個太醫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流言蜚語,對於太子之位來說實在稱不上名正言順。為了讓太子能避開這個硬傷,索性給他找過一個「母親」,這人就是一直以來撫養大皇子的皇貴妃。
不出意外,太子繼位後皇貴妃也是要當太后的,何況陛下現在這身子骨兒顯然也沒有再消受一位新皇后的打算。既然陛下連後路都給皇貴妃鋪好了,朝臣也就不再對他夾帶私貨打著給太子撐腰的名義立皇貴妃為皇后的做法提出多少反對——反正皇貴妃平日裡也是幫著陛下批摺子的,一旦陛下去了,新帝大婚之前太后還要垂簾聽政,他們何必和一位站在兩代帝王后面實際掌權的女人過不去?
隆治十九年春,皇貴妃虞氏正式被立為皇后。因陛下頭疾越來越嚴重,朝臣們默許了皇后與陛下二聖臨朝,許多朝政都由皇后直接批閱。除非涉及家國根本的大事,連丞相們也極少能把政務拿到陛下面前,就算是勉強見到陛下,陛下也必然是要拉著皇后在左右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