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以為教父。
【註釋】強梁:謂弄性尚氣的主觀妄為。教父:教條,信條。
蘇轍說:〃苟由其道,其勢可以自保,苟不由其道,雖強求而不獲〃。孟子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這意思都是說,違背事物客觀規律的行為,終究會敗亡。
意譯
道本唯一,這唯一之道包含陰陽兩個方面,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第三者如 此從而衍生萬物。
萬物都具備陰陽兩個方面,客觀規律作用於陰陽兩個方面使事物達到和諧。
人們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穀〃,但王侯卻用此自稱。
所以,事物有時受損後反而得益,有時得益後反而受損。
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去教導人:逞強妄為者沒有好結果!我將把此話奉為信條。
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註釋】天,指自然。道,指規律、法則。天之道:自然的規律。
矛盾是事物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矛盾的雙方各以和它對立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一統一體中。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否定的否定乃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所以,全則缺,盈則虧,極則反。自然法則就象張弓開弦一樣,弦位高了就壓低些,低了就抬高些,弦位過滿就減損些,不足就補充些。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註釋】事物中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觀自然。損有餘而補不足,是老子以辯證思維方式總結出的一條自然規律。社會行為應該符合自然法規,然而社會世俗的作法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這極不公平、不合理,不合客觀自然法則。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只有明白這自然法則並能自覺實行的人。
【漫談】英國費邊主義者建議一步步地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想社會,那就不必砍富人的頭,不必沒收他們的財富,一切分階段進行,不擾亂經濟,不製造社會動亂。透過一輩子徵富人的稅,透過在他們去世時抽重重的遺產稅,便能剝奪他們的財富。這一來,他們的子女就得在跟窮人子女平等的基礎上從頭開始。
但是,如果為此而走向另一極端也是不可取的,即倡導建立平均主義的福利國家,認為每個人不論貧富和階層,都應享受相當不錯的生活水準。這種主張的人沒考慮到人性的特點,因為數額極大的遺產稅或差額太大的累進稅會扼殺勤奮工作和創造財富的主動性,尤其是扼殺了有本領、有能力這樣做的人。在這種制度下,每一個人所感興趣的,主要是考慮自己如何才能夠從共同資源中多得些東西,而不是考慮應該怎樣工作才能為共同資源做出貢獻。其實,個人設法多賺錢,以改善生活條件,在人類進化史上,是進步的動力。而且,如果不能開拓稅源和多創造財富,也就根本無法談論財富的重新分配,那時,原意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