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卷二

五十營第十五

屬性:黃帝曰。餘願聞五十營奈何。岐伯答曰。天週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週。千八分。

日行二十八宿。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

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氣行交通於中。一週於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氣行十週於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盡。脈終矣。所謂交通者。並行一數也。故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此篇論宗氣營氣循行於脈中。循脈度之十六丈二尺。應呼吸漏下而為五十營也。周天二十八宿。

而一面七星。子午為經。卯酉為緯。房畢為緯。虛張為經。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每宿約二十六分。

共乘一千零八分。人氣晝夜五十營。行二十八宿之一週。計一千八分。日麗天而繞地一週。亦行二十八宿之度分。人之經脈上下左右前後。共計二十八脈。蓋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上下左右。共計二十四脈。並左右之兩蹺脈。前之任脈。後之督脈。通共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為五十營。以應二十八宿。以終漏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氣行六寸。十息則氣行六尺矣。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交通於二十八脈之中。為一週於身。乃水下二刻。而日行二十分有奇矣。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乃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有奇矣。二千七百息。氣行十週於身。乃水下二十刻。而日行五宿二十分。計二百分有奇矣。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營於身。乃水下百刻。而日行二十八宿。計一千零八分也。漏水皆盡。而脈終於五十營矣。按、邪客篇曰。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此宗氣上貫於心主之脈偕營氣營行於脈中。以應呼吸漏下者也。五味篇曰。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嚨。

故呼則出。吸則入。夫肺主氣而主皮毛。人一呼則八萬四千毛竅皆闔。一吸則八萬四千毛竅皆開。

此宗氣之散於脈外之皮毛。而行呼吸者也。故所謂交通者。謂面板經脈之宗氣。外內交通。而並行一百刻之數也。夫天主氣。地主血脈。故五十營而外內之氣行周備。斯得盡天地之壽矣。凡經脈外內之宗營。皆行八百一十丈也。

卷二

營氣第十六

屬性:黃帝曰。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佈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從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

注大趾間。與太陰合。上行抵髀。從髀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

出內。注目內 。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從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至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

復從跗注大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其支別者。上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