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治臟腑。治臟腑者。半死半生也。是以醫者當明於分部。審察外內。用陰和陽。用陽和陰。勿使邪入於髒而成不救。斯謂之良工。而萬舉萬當也。朱永年曰。氣並於脈。則血脈傳溜。大氣入髒。不可以致生。蓋邪在血脈。尚可變而已。已入於髒。不亦晚乎。是故聖人之教人。察色辨脈。蓋欲其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也。倪衝之曰。扁鵲望見桓侯之色。正欲其治未病也。所謂未病者。病未傳溜於深隧也。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此承上文而言外因內因之病。並於血脈而入髒者。皆為卒死也。大氣入髒者。外淫之邪。入於臟腑。故不病而卒死矣。不病者。無在外之形證也。病小愈而卒死者內因之病。臟腑相乘也。赤色出兩顴。黑色出於庭。即
下文之所謂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蓋赤者火之色。黑者水之色也。小愈者。水濟其火也。卒死者。水淫而火滅也。蓋五行之氣。制則生化。淫勝則絕滅矣。夫病在氣者。其色散而不聚。
乘於脈中者。其色聚而不散。大如拇指者。血脈之聚色也。腎脈注胸中。上絡心。赤色出兩顴者。腎上乘心。而心火之氣外出也。黑色出於庭者。腎乘心而心先病。腎為應而亦隨之外出。故色皆如是。
皆如是者。色皆如拇指也。蓋髒者藏也。五色之見於面者。五臟之氣。見於色也。聚色外見者。髒真之外洩也。倪衝之曰。水上乘心。則心先病。故曰病。曰小愈。腎氣上乘。則自虛其本位矣。復為後應而上出。故不病而卒死。不病者。不為他髒所乘而自脫也。
朱永年曰。五行之氣。有相生。有承製。制則生化。勝制太過。則絕滅矣。故病之小愈者。制則生化也。小愈而卒死者。勝制太過也。舉心腎而五臟皆然。高士宗曰。庭者天庭也。水通於天。上下環轉。黑色出於庭。乃水歸於天。而無施轉之機矣。在人則卒死。在天為混 。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黃帝曰。察色以知其時。雷公曰善乎。願卒聞之。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
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 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裡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
察色以言其時者。察五臟五行之色。以知所死之時也。如赤色出於兩顴者。所死之期。其日壬癸。其時夜半也。黑色出於庭而死者。其日戊己。其時辰戌。醜未時也。臟腑各具五行之色。各有所主之部。故當明其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陰陽和調。萬舉萬當矣。左右者。陰陽之道路。陽從左。陰從右。能別左右。是謂天地之大道。男子之色。從左而右。女子之色。從右而左。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倪衝之曰。男從左。女從右。氣之順也。順則散。如男從右。女從左。氣之逆也。逆則聚。
聚則有勝克絕滅之患。此節論內因之色。有陰陽左右死生逆順之分。
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