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綺嘴上應得好,心裡卻愁死了。
「房陵」二字,勾起了她心底最隱秘的恐懼——縱然是截然不同的時空和歷史程序,秦綺也被如今的情況嚇出了一身冷汗。
在她那個時空,怕是沒人不知道武則天,還有唐玄宗和楊貴妃。託各式各樣文學作品的福,秦綺對唐代的皇室瞭解幾分。她知道武則天有四個兒子,殺了一個,廢了一個,貶了一個,最後一個是改了姓氏,背棄祖宗,自願放棄帝位才得以保全性命的,也就是唐玄宗的生父,唐睿宗。至於那個兩度當皇帝的唐中宗,除了流放房陵的經歷外,大家對他的瞭解還不如韋後和安樂公主。
一個是想做武則天第二,卻沒那本事和手段,最後死得悽慘無比的失敗者,一個權傾朝野,賣官鬻爵,為了做皇太女不惜弒父,下場同樣不好的狂徒。
歷史麼,看看就算了,誰會深究呢?秦綺從前也就圖個樂子,沒當回事,直到秦恪坐上了太子之位,她才開始急了——這局面,怎麼和那段歷史這麼像?
秦恪的性格,活脫脫一個中宗再版;沈曼性子硬,說她要做韋後,完全說得過去;至於秦琬,那就更不必說,公然進政事堂聽政了,別說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也做不到這一份上啊!
好歹是多年生活在王府,嫁又嫁得是官宦之家,就是沒有政治頭腦,思維也比從前冷靜明晰了很多,一想就能知道,那段歷史肯定被塗抹粉飾過了,反正改史書的先例就是他們老李家開的,隋煬帝不是被黑得慘烈麼?
只要是個正常人,哪怕是用腳趾想也能明白,韋後和安樂公主的權勢、地位和囂張,都是建立在中宗活著的基礎上——可沒漢朝對孝道那麼看重,當太后比當皇后舒服,那得建立在你有個親生的,孝順的好兒子的基礎上。韋後唯一的親兒子早就死了,其餘的兒子全是從別的女人肚子裡蹦出來的,你說他們是親生母還是親嫡母?一個連她養面首都容了,無條件對她好的老公,難道不比所謂的「兒子」強?說安樂公主弒父,那就更可笑了,「皇太女」的名分還沒砸實呢,她為什麼要殺老爹?別說什麼等你母親當了皇帝,你就當皇太女的話,太平公主杵著那麼多年,權傾天下歸權傾天下,武則天有立太平公主當皇太女的意思麼?沒有!正史野史,從來沒漏半點風聲。
換個角度想,安樂公主為什麼有底氣提「皇太女」?這可是開亙古未有之先河了,難道不能是唐中宗透出了這個意思?我流放的時候,那麼多兒女,就這麼一個在身邊,我想給她最好的,憑什麼不可以?史書一面要寫韋後和安樂公主母女荒淫,共用一個男寵,一面又要寫韋後和安樂公主「喪心病狂」,實在有些矛盾。
秦綺捫心自問,若她嫁了個能讓她榮華富貴,一生安逸的老公,對方不但很多事情都容著她,不斷提拔她的家人,自己睡年輕漂亮的女人,也願意讓她睡年輕俊朗的男人,絕不雙重標準,讓她守著一根爛黃瓜過一生,她為什麼不樂意?這樣的老公才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呢!唐中宗若真能開明到這一步,想將江山交給女兒,也就不稀奇了。
中宗駕崩,韋後本想立庶子為皇帝,自己做太后,令睿宗輔政,以平衡各方勢力。據說,有人勸韋後效仿武則天舊事,把心腹大患睿宗給除了,省得朝臣說國賴長君,不立中宗之子,而要兄終弟及。結果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先下手為強,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
政治鬥爭失敗本就無可厚非,為了粉飾自己悖逆的罪行,汙衊安樂公主毒殺中宗,寫得活靈活現,這就有些噁心了。這就像武則天的長女,舊唐書只說小公主沒了,小孩子麼,難養,保不住,十分正常。新唐書就將武則天如何弄死女兒,嫁禍王皇后寫得活靈活現,到了就更不必說,進一步藝術加工。也不知道這些幾百年後的文人,是不是有幸如自己一樣,穿越到了古代,親眼見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