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心歡喜等兒子們有爵位的蜀王,一聽見秦琬發來,讓他造玉牒金冊鑄寶印的政令就懵了——秦琬不僅冊了蜀王世子,還給蜀王其餘幾個嫡子也都賜了郡公爵,魯王的三個嫡子也沒落下一個,分別被封為壽春郡公、衡陽郡公和臨淄郡公。
不知情的人聽了,定會覺得天恩浩蕩,帝後和江都公主實在是不愧盛名,不管對親兄弟還是堂兄弟都是一樣的仁厚,爵位半點不吝嗇。兄長如此,夫復何求?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先帝,給爵位都吝嗇得很。哪怕按照大夏律令,親王嫡子是一定有郡公爵位的。但先帝脾氣硬,對孫子期望也重,哪怕是嫡孫,也不會輕易提前就賜予爵位,往往是到了弱冠再例行公事。不像現在,魯王的三個嫡子,嫡長子也就十八歲,嫡三子只有十三歲,已經是郡公了,多令人羨慕?
蜀王卻是知曉這幾日發生的事情的,也琢磨過好幾回究竟是誰出的手。如今知曉了這件事,心裡咯噔一下,明白秦敬和姜家的事情,魯王必是插了一手,不免對著自己的兒子發牢騷:「你說說這些人,日子過得好好得,瞎折騰什麼呢?」江都公主雖是女子,卻不是個省油的燈,看看人家怎麼對付你們的——打壓多難看啊,我就捧你,把你們捧得高高得,三個兒子沒到年齡就是郡公,年紀越小,封地越厚。至於你們怎麼想,內部怎麼鬥,這和江都公主有關係麼?難不成你們兄弟不齊心,生了嫌隙,你魯王自己沒把兒子教好,還得怪人家給你們太多?蜀王也不是什麼紈絝子弟,家大業大,兄弟眾多,又歷經風雨的他,太清楚這裡面的事情了——嫡長子麼,總是不一樣的,如果今天只是魯王嫡長子一個人被賜爵,那也沒什麼。偏偏他和兄弟們一起被賜予了爵位,他的封邑卻不如他的弟弟。這種情況下,他不會多心江都公主要做什麼,他只會懷疑,是不是他的父親,他的弟弟們,想要奪世子之位了,先來個鋪墊,把他們三兄弟放到同一起跑線,再徐徐圖之。
第四百一十七章 壽春郡公
按理說,魯王對皇位沒有死心,作為他的兒子,無論是壽春郡公、衡陽郡公還是臨淄郡公,都該為奪位不懈奮鬥才是。皇帝的兒子和親王的兒子能一樣麼?哪怕是親王,直系和旁系也天差地別。但蜀王知道,這世界上就是有一種人,小富即安,他的目光看不到那麼遠,又或者說,哪怕他看到了,也不敢為未來冒險,因為他不願意承擔失敗的代價,壽春郡公就是其中典型。
在壽春郡公看來,皇帝修道不管事,江都公主不過是一介弱女子,能插手朝政已經是很有本事了,絕對沒有餘力再來折騰魯王府,說不定還得多仰仗宗室。既然沒有生命威脅,權力、地位、榮華富貴都沒有任何憂慮,他何苦「造反」,一條路走到黑?只要他能選,他一定不會選和朝廷對著幹,當然了,坐享其成,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魯王和臨淄郡公的野心,對壽春郡公來說,那是非常遙遠,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唯有魯王府的世子之位,才是與他休慼與共,福禍相關的大事。偏偏魯王對長子和次子又一直不大喜歡,特別偏疼三子,這本就是兩兄弟,尤其是壽春郡公的心理陰影,江都公主賜的爵位,不過是將這件事點了出來,讓壽春郡公更加惶恐而已。
蜀嗣王和壽春郡公差不多,也是光看著屬於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人物,見秦琬輕輕巧巧就令蜀王憂心,魯王難做,怕極了這位堂妹的手段,哪怕對她主政有些酸溜溜的,也提不起任何反抗的心思,忙道:「父王,齊王可二十有五了,他雖一直深居簡出,不理事務。先帝和皇上卻沒有一日忘記過他,尤其是皇上,待他比楚王都好。齊王這等不願沾事的脾氣,皇上偏偏要抬舉,若這時候得罪了江都公主……」宗正寺卿之位可就未必能保住了啊!
要知道,朝臣對蜀王父子兩代宗正寺卿,本就頗有微詞。只是礙於秦氏皇族人少,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