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春深綠淨,柳色如新。
徐孝德選了個好日子,攜家人出城遊玩。
生於人傑地靈的江南水鄉,徐孝德這幾個兒女都十分聰明早慧。尤其是他的長女徐慧,五個月大就開始說話,四歲熟讀《論語》,八歲會做文章。
東海徐氏乃是有名的書香世家,徐孝德亦是文雅之士,喜好吟詩作對,常與兒女們探討。
他突發奇想,指定題目為擬《離騷》,要求子女們作詩。他本並未抱有太大期待,畢竟孩子們尚且年幼。
不想長女徐慧思索未幾,便仿漢代淮南小山《招隱士》作詩一首,名曰《擬小山篇》。技巧嫻熟,境界清雅,意境深遠,實在難以想象,竟是出自一個八歲女童之手。
詩成之後,徐孝德大驚,認為女兒才華驚人,不應被掩蓋,從此徐慧的作品便逐漸流傳出去,名聲之大,甚至傳入太宗皇帝耳中。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王德見太宗對著這首小詩出神,含笑上前,將這徐慧的出身、品貌、經歷、才華向太宗娓娓道來,顯然是早已做足了功課。
“她今年多大了?”太宗不鹹不淡地問了一句。
王德一聽有門兒,忙道:“今年夏天便十一了。”
太宗頷首道:“便將她封為才人罷。”畢竟徐慧年紀還小,父親官位又不高,資質如何,且入宮後再瞧。
自打去歲長孫皇后去後,太宗便時有悲色。除了曾提過立齊王妃楊氏為後之外,對後宮其餘女子並無殊寵。便是有寵如齊王妃,自打魏徵諫言後,太宗對她的心思也淡了不少。
可眼瞧著又是新一批世婦、御妻入宮,又有誰知曉,後宮的格局會不會就此改變呢?
能在入宮前就被皇帝唸叨過的,這徐慧,自然是被大總管王德記在了心中。
千里之外的徐府,徐慧的母親姜氏正在為女兒打點行裝。姜氏不叫女兒插手,徐慧就聽話地在一旁瞧著。見母親事無鉅細地收拾行李,不由叫徐慧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動。
她含笑開口,溫柔如水,“母親不必如此操勞,宮中想必是什麼都有的,母親無須為女兒擔憂。”
姜氏抬眼看向眉眼間猶然帶著稚氣的大女兒,長長地嘆了口氣,“我從未想到,你會這麼小便嫁人。你打小便是我和你父親的掌上明珠,也不知宮中規矩森然,你年紀尚幼,能否過的習慣……”
時時女子雖早婚,但趕在及笄禮之前、十三、四嫁人的亦不在少數。徐慧今年不過十一,尚未有月事來潮,恐怕進宮之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侍寢的機會。宮中之人向來捧高踩低,姜氏生怕捧在手心長大的女兒受人欺負,在這分別之際,如何能不憂愁。
“母親放心,女兒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徐慧將眼底的淚意生生逼了回去,笑吟吟地承諾道。
姜氏又是欣慰,又是心酸地看著乖巧懂事的女兒,點頭道:“我知你素來有分寸,但宮中不比家裡,你年紀尚小,又只是五品才人,切記萬事小心謹慎,不可疏忽大意。”
在家裡馬虎一次,可能只是略受小懲。可若在宮裡走錯一步,不僅可能丟了自己的性命,還有可能牽連無辜。
徐慧微笑應下,“女兒謹記母親教誨。”
出發那日,徐孝德領著一家人跪在府門口,恭送徐慧上京進宮。徐慧並不習慣家人向自己跪拜,但想起父母的囑託,自己從今以後便是世婦了,一言一行都在別人眼中,不敢有絲毫大意,只得生生受了親人之禮。
臨別前徐孝德猶不放心,再三囑託女兒小心行事,不要得罪了貴人,不要急著出風頭。先韜光養晦,在宮中穩住腳跟要緊。徐慧一一應下,含淚拜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