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閉眼細聽,不一會摩托車像是爆胎一般,顛簸起來。張眼一看,眼前的景色驟變。道路褪去人造的灰白顏色,變成坑坑窪窪的黃色夯地。左右看去,皆是修整的農田。有零星的人兒在彎腰勞作。
成果在車上被顛得難受,內心祈禱著趕緊到達吧。
“喲,這是來教書的大學生吧。”
成果尋著聲音看去,是一位頭戴草帽的中年婦女扛著鋤頭站在田地上說話。
成果笑臉說道:“您好,您好。”
“這是你陳大娘,人很好。她丈夫早些年患癌死了,留下個渾不楞的兒子。”馬有道說。
成果一聽,回頭看那遠去的背影,“婦女能撐半邊天”果然不假。
十里村是出名的貧困縣。成果雖然生在城市,但是城市裡出生不代表家境就好。要說同樣是貧窮,城市和農村有什麼不同的話,大概是見識和環境的不同吧。城市裡有城市的氛圍,學校師資水平、醫療水平、周圍接觸的人員也不同,這就導致眼界會稍微開闊一些,見識也會多廣一些。
成果來之前做過充分的心理準備,內裡他也不是偏激狹隘的人,對於農村生活還是有幾分期待的。
越過這顛簸的道路,前方又恢復成平坦的水泥路面,遠處的民房依稀可見。與城市鱗次櫛比的佈局不同,十里村的房子大多零散錯置,根據地勢還會高低起伏。有眾多的小溪穿行而過,一些婦人在小溪旁洗衣勞作。
漸漸的深入村去,一些路邊的村民都駐足笑臉相迎這位城市來的大學生,似乎這件事早就在村裡傳開了。
成果被這七繞八拐的,徹底忘記來時的路。不一會,車停在一個水泥廣場上。
“到了。這就是十里村小學。”馬有道說。
成果看著周圍的景物,竟沒發現這就是即將要教學的學校。一棟兩層民房橫跨在眼前,民房旁是一棟一層的破舊建築,再橫眼往右邊掃去有一個老式公廁,公廁後面還有一個小平房,所站的地面是一個縮小版的籃球場。整所學校盡收眼底,不特意提醒的話還以為這是一戶人家的大院而已。
“學生們還在上課,我先帶你去辦理入職手續。”
成果順著馬有道所指,知曉那棟一層的破舊建築應該就是學校的行政樓。
“喲,來啦。歡迎歡迎!!”
“您好,您好!我叫成果,是來報道的。”
“這是李校長,也是村裡的。”馬有道介紹道。
“我們學校你也看到了,條件就這樣,你適應適應,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你的宿舍在那邊,就你一人,還是比較自在的。”
成果尋著李校長所指,是廁所後面的那棟平房建築。一個人住還挺不錯,成果自認自己的適應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辦理完手續,馬有道就離開了。他離開前成果觀察到他和李校長兩人在爭論著什麼。成果不是八卦的人,由於明天才正式任教,所以獨自前往宿舍打掃衛生去。
住的宿舍是黃泥紅磚結構,和高中住宿時的一樣,倒也挺習慣。牆壁是熟石灰抹的膩子,角落有些被水滲透發黴的痕跡,無傷大雅。整室有個二十平左右,就一單間,沒有隔開,還挺寬敞。門口對出去十幾米外是一個小斜坡,這中間的空地有些零星的樹木和雜草,可以算是一個小庭院,頗有些田園氣息。
正當成果打掃衛生之時,一個聲音傳來,著實把成果嚇一跳。
:()重生之不成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