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正軍都是被劃分到輔軍營中。
欄杆邊緣處,都是這樣的討論聲音。
家中兄弟倆一起來參軍的在翹騎軍中還不少。
營地一處中軍大帳中,韓昔和田灃正討論著駐守軍隊要守哪裡。
守城的兵卒不需要太多,只要武器火藥充足便好。
因為韓昔駐守的軍隊,大多都是縣城。
縣城並不像州城那般大,所以有五六百人就能守住數萬流賊的進攻。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安慶府境內的桐城縣。
數百官軍外出野戰,被流賊輕易的擊潰。
但守城時,卻是攔住張獻忠數萬流賊。
後來張獻忠連攻十四晝夜也未能攻下來,更是鑄就了鐵打桐城的聲譽。
當然這事情因為韓昔的插入,是不可能發生了。
不過韓昔對流賊的攻城能力卻是不怎麼放在眼中,那真是比後金還不如。
此時流賊多是流動,所以一輛像樣的攻城車都沒有,所謂盾牌就是用麻繩捆著屍體頂在頭上。
破城就是用大斧砸城牆,並稱為“木牛鑿城”。
其實韓昔有些不明白,這樣的流賊是如何接連攻破州城的。
很快,韓昔就和田灃商議好了兵力的部署。西南面兵力大多都佈置在大別山一帶的縣城和要道上,以大別山防禦流賊。
西北面地形主要平原河流,則是以騎兵防守。
“裁撤的事情軍師你要關注一下,莫出了亂子,裁撤由兩次分為三次吧。”韓昔囑咐道。
一次不可能真的裁撤兩萬,糧食價格高昂,一下裁掉兩萬人必定生亂。
此時糧食價格如此高,廬江府沒有發生餓死人,賣兒賣女的事情,就是因為韓昔養兩萬人,還給這些人發俸祿。
每一個輔兵後面代表一個家庭,那就是兩萬戶,將近十幾萬人口。
每月半石糧,賣出少說有一兩銀子,加上原本的半兩銀子,那就是一兩五錢銀子,買米糠的話就是七百五十斤,足夠一家吃上三四個月了。
所以韓昔也要藉著夏收的名頭才敢裁剪一些人。
等軍餉代發體系完善後,再招募回來,現在韓昔可不會嫌棄兵力多。
崇禎八年,五月。
一支五萬多人的流賊,在歸德府西部黃河一帶熱情的幫忙收割水稻。官兵縮在城中根本不敢外出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