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餘閣老寒門出身,本是沒有資格去進學讀書的,因為他交不了拜師的束脩,也沒有讓人另眼相看的天分,他唯一能值得誇讚的也不過是他的堅持罷了。
但是,一開始有毅力,能堅持的人多了去了,眾人也不覺得餘閣老是個例外。
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毅力滿滿,覺得自己堅持下去就一定是會有收穫的,但是,這樣的人卻往往是會有一個悽慘的下場。
長久以往的堅持得不到回報,辛辛苦苦地付出同樣也只會連累到家裡人,害得他們也是一起受罪,外界的流言,加上自己內心的懷疑,所有的一切都會使得原本有毅力的人重新失去了毅力。
不過,餘閣老顯然就不是這樣的人。
是的,雖然他因為家中貧寒,而無法進學,但餘閣老卻並沒有放棄,年輕時候的他為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硬是生生地在務農的間隙裡上山砍了一年多的樹,籌集了束脩,最後方才是進了學,學到了經義,明白了先賢的微言大義。
不過,因為餘閣老年輕的時候,資質平平,且又家無餘財,故而他最後也只上了一年的私塾,就是再度回了家裡,重新當了一個在地裡刨食的黔首。
但是,他並沒有屈服,反而是在離開學堂之後,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繼續讀書。
沒有書本,他就找曾經的同窗借書,然後再抄下來,並將之賣掉,接著再以之換回的錢銀買回紙筆,從外面的書局裡借來好書,並再次抄錄,販賣,再以之為資。
這樣不僅是可以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同時還能在抄書的過程裡體會到更深刻的大賢意志,領略到他們的思想。
就這樣迴圈往復之下,餘閣老的字愈發的好看,他的文章也是愈發的精妙,甚至還逐漸地贏得了外界之人的喜愛。
到最後,餘閣老雖沒有大富大貴,但最起碼是維持了溫飽。
畢竟,年輕時候的餘閣老可是個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夥子,而不像是現在這樣,貴為閣老,在朝中擁有舉足親重的地位,繼而受人追捧,隨便一個字流出去都能換取千金。
話說回來,就在餘閣老的學習之路慢慢前進之時,他寫出來的文章卻是漸漸地有些偏激,偏了堂皇大氣的正道之路。
畢竟,他沒有過系統的教導,一切都只是他一個人自學的,其中難免是會有些差錯。
所幸的是,就在餘閣老的人生即將步入歧途的時候,一位獨具慧眼的老人卻是一眼就相中了這個相貌普通,性子卻是堅韌無比的年輕人。
這位老人是個秀才,雖然他自己常年不中,但他教授弟子的能力卻是極為不俗,時常就能交出一兩個舉人老爺出來。
老人先是點評了一頓年輕時的餘閣老,而後在他崩潰、絕望的時候,又將之給帶了回來,置於家中書塾。
那時候,勉強溫飽的餘閣老什麼也沒反抗,只是恨恨地跪了下去,執意要拜這位老人為師,祈求能學到對方所說的那種正道!
而老人在收下這位弟子之後,不僅是傾盡全力地相授他知識,同時還不需要對方支付報酬,免費地為其提供生活上的需求,甚至,還搭上了老人最珍貴的一件寶物。
那就是——餘老太太,這位老人眼中的掌上明珠。
不錯,餘老太太正是餘閣老恩師的女兒,同時也是他的小師妹。
貧寒時不離不棄,相守相顧,那同樣的,餘閣老發跡之後,自也不會拋棄糟糠之妻,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餘閣老夫婦二人才會這般恩愛。
“老太太放心!”
盛長權回過神來,對著老太太行了一禮,開口道:“餘閣老的身子雖有些妨礙,但也不過是一時的急火攻身,繼而氣血上湧,使得他老人家吐血罷了!”
先是稍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