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走遠,兩側小攤逐漸減少,客棧,茶館,酒樓以及各種百貨店鋪逐漸多了起來。
溫瑜看到貨郎說的古家糧店,就在十字路口處,一個夥計神色淡淡地招呼著來買糧的百姓。
“您要多少?陳米每鬥250文,新米每鬥280文,豆每鬥25文,粟每鬥22文。”
夥計甩了甩肩上的汗巾,掀了掀眼皮,不認為眼前小姑娘能買多少。
溫瑜來之前就跟許老二和田村長了解過糧價,往年米每鬥也就是100文,但今年大旱,加之戰爭頻發,價格必然會漲。
田村長結合多年經驗,給出的預期是最高310文。
此時聽到夥計報價,溫瑜反倒鬆了一口氣,轉念一想,應該是戰火還沒波及到雁門城這邊,對這裡糧價影響較小。
而且田村長等人是提前收拾東西跑路的,據他所說,再過半月,到了收稅的時候,估計會有更多百姓逃荒。
雁門城的糧價會再次上漲。
溫瑜在夥計“果然如此”的眼神中離開古家糧店,後續又問了幾個路人,找了其他幾家糧店,都是一樣的價格,甚至有家顧氏糧店價格還更高些。
來之前,許老二幫著把村裡所有人一月的口糧都算出來,統計好寫在紙上,讓溫瑜帶著。
至於各家給的銀錢,都放在儲物袋裡。
溫瑜最後還是決定買古家糧店,但不是現在,她要的數目太大,只能先預定好,等出城的時候再拉走。
許家人口多,尤其是許老大一家,胃口比之平常漢子大不少,依照普通勞力日食三升來算,要買足一月吃食,至少要十二石。
那就是25兩,還是都買陳米的情況。
要知道,在安穩年份,普通人家一年也就能攢下四五兩!
這次村裡人能夠爽快掏出銀錢來買糧,還多虧了那晚的山匪,從他們那裡收穫的銀錢,每家最少到手二三十兩,許家得了足足八十兩!
因此除了買糧食,各家都有些其他需求,比如調料,每日聞著魏小滿做的飯香,他們也想嚐嚐放了調料的飯菜味道。
還有鹽巴,布料,蔬菜,以及最重要的,騾子!
陳大鐵全家就他一人,糧食花錢不多,給了溫瑜十五兩讓她幫忙買匹騾子。
其他人家有的想單買,有的想合買,猶豫不決之下,最後還是田村長一錘定音,以公家名義再買三匹騾子,錢不夠還是許老二墊了一部分,田村長在所有人見證下寫了張借據交給許老二。
因此,逛完一圈糧店,溫瑜打算待會兒去看看牲畜價格。
轉了這一陣也到了午時,溫瑜看看旁邊,建築牌匾上掛著“滿香樓”的牌匾,大堂已經坐滿,不斷有人進進出出,看起來生意紅火得很。
對面一家茶館,四四方方的門匾上就寫著“茶館”兩字,字型銀畫鐵鉤,龍蛇飛動。
站在街道上隱約能聽到茶館裡說書人醒木一拍,清脆響亮。
靠近門口的木桌旁,一名眉目含笑,身形端莊灑脫的少年舉起手中茶杯對著溫瑜遙遙一敬。
“安某唐突了,姑娘若不介意,不若嘗一嘗這茶,必有所得。”
最後四字少年加重語氣,顯得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