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沒有自己的發行權,反而才是不正常的。
初音這麼幹,整個江湖都服氣。
……
兩人隨性地在會客室裡坐定,女僕上了咖啡,然後就靜靜地離開,只留下正主談事兒。
“說說吧,目前你們做到了什麼程度。”費莉蘿不卑不亢地端著咖啡杯,用盡量不羞辱對方的語氣問道。
“2009年的指標,就是拿不到,要佔用10年的指標。而且元旦假期沒人上班,批文弄完,最快要1月4號上映。”迪米特里奧斯一邊說一邊苦笑,他也不準備在細節上隱瞞。
既然是第一次上門求合作,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那還真不賴,我們老闆很願意生日的時候去看《阿凡達》的。”
“嘿!費小姐,我們能不開玩笑麼。連續錯過聖誕節檔期,和元旦3天小長假,選在一個週一首映——這麼多利空訊息,你還覺得有趣麼?而且美國這邊定在下下週三就要首映了,到時候中國區比美國晚20多天,盜版早就滿天飛了!”
迪米特里奧斯碎碎念地吐槽了幾句,然後狡黠地補刀:“但願你的玩笑真的只是玩笑,而不是你打算壓價的手段。”
這算是拿話擠兌?不過沒什麼用。
“成,那我就說說我們能做到哪一步吧——首先,我確認,其他手續你們都跑完了,該你們做的事情都做了,只等最後一步中影和總局那邊批的時間,對吧?”
“是的,就是這樣。我們只需要你們提供lobby,其他工作都做完了。”
費莉蘿控制了一下節奏,丟擲了初音方面早就想好的價碼:“那給我們掛個二級發行商,我們要30%中國區銷售收入發行商分賬。”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的票房總收入,有30~40%是給院線的分成,也就是說一張50塊錢的電影票賣出去,電影院以及影院的管理公司,就能夠收入15~20塊錢的純收入。
另外30~35,是院線為製片和發行方收的,將來要結賬轉交。這裡面發行商有可能是20%~30%,也有些時候是固定宣發成本。而製作方則一律是40%。
發行權買斷片除外。買斷片的模式,相當於是發行方先把製片方製作的作品在某一市場內的放映權一次性買斷。然後未來盈虧自負,六成的院線收入都歸發行方。買斷後大火的片子,發行商就大賺;預估錯誤沒火起來,也是發行商承擔損失。
《阿凡達》當然不會走買斷片,這片子在全球所有市場都是分賬,福克斯作為發行商可以從總票房裡得到20%。
如果初音娛樂方面要25%中國區發行商分賬,就相當於是從總票房中直接拿走了6%的錢。
就這,迪米特里奧斯都覺得有點小貴。
畢竟他也沒讓初音娛樂做多少事情,只是臨門一腳把上映日期提前一點,免得盜版橫行、加上撞上慘烈的競爭白熱期。
“這個價格太高了,你們都沒做多少工作。要是我們答應了,哪怕票房上漲了三四成,實際上我們也沒多賺錢。”
費莉蘿毫不示弱地唇槍舌劍指出了對方演算法的問題:“你們還有自己的製片方呢!製片方起碼賺了雙倍!誰不知道你們福克斯的模式比人家更緊密。”
迪米特里奧斯對此倒是沒怎麼辯解。
華納兄弟的電影,有可能是傳奇影業拍、華納兄弟發行。而福克斯的電影,很有可能就是福克斯自己拍、自己發行的。他的利益鏈更加連貫一些,總有相關裙帶可以受益。
費莉蘿見迪米特里奧斯不說話,用逐步施壓的聲勢步步進逼:
“而且,我可以確保你們在聖誕節之前上映。還可以確保,首映之前中國的網際網路上一個盜版資源都沒有。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