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讓他走到與幕府對立的丑角上。
其實三好長慶本人很尊重這些戰死的武士,無論任何時代為忠節而死的志士都是值得尊敬的,正因為三好長慶的信仰缺失永遠做不到這些為幕府拋頭顱灑熱血所做的壯烈之舉,只能默默的為死去者祈福希望這些人將來能脫離地獄苦海往生極樂世界。
隨同三好家送還遺憾的還有一位三好家的使者三好長逸,他送來的一封三好長慶署名的親筆信,三好長慶在信中奉勸幕府公方及幕府眾不要做無謂的抵抗,那樣只會徒增傷亡還會毀掉京都千年的繁華鼎盛,身為幕府之臣僚理應為幕府基業貢獻一份力量,希望幕府公方能夠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足利義輝看到這封親筆信的時候,那真是恨不得親手掐死這個傲慢的三好長慶,竟然敢當著他這個幕府公方的面說出如此厚顏無恥的言辭,相比之下吉良義時那點問題可真不算個事,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個忠臣良將、良師益友。
身為幕府公方他怎麼可能接受這麼無恥的言辭,當場翻臉將書信摔在地上,指著三好長逸呵斥道:“好一番良苦用心,好一番真心實意!餘未聞有如此做派的幕府忠臣,更從沒見過用兩萬軍勢突襲圍攻餘的支城殺害餘的忠臣。屠滅一座城裡的兩千軍勢。此等大逆不道的行徑果然是良苦用心。真心實意!哼!爾等且回去告訴三好修理大夫,餘為室町幕府徵夷大將軍誓與京都共存亡,他的大軍只管殺進來,看看到底是三好修理大夫的太刀鋒利,還是餘的忠臣猛士更多!”
三好長逸被足利義輝一通義正詞嚴的呵斥罵的滿面羞慚,只得抱頭鼠竄掩面而逃,跑到幕府來傳遞這等厚顏無恥的書信也難怪足利義輝要發飆,雖然自明応政變以來幕府幾經起伏。出現將軍被廢又復起再被廢,同時樹立兩個將軍等離奇的故事,但實際上操控這一切的始終是足利將軍家的一族管領細川氏。
半將軍細川政元發動明応政變廢除足利義材,迎立足利義澄為新一任將軍,細川高國給予大內義興管領代的職務聯合上洛發動船岡山合戰,重新迎立已經改名的足利義稙擔任將軍,最後是細川晴元支援足利義維擔任將軍,六角定賴支援足利義晴擔任將軍,最後細川晴元選擇與足利義晴和睦,並拋棄足利義維這個傀儡。
這一連串的變亂代表近七十年畿內的政局走向。自始至終都是管領細川家主導畿內的遊戲,細川政元廢立將軍鬥倒畠山政長。細川高國獲得大內義興的支援再次稱霸畿內,以及細川晴元的復霸京都全是細川家主導著,唯一的外人大內義興很快就死在返回西國平定尼子經久的途中。
可這次卻決然不同,叱吒京畿兩百多年的細川京兆家完全衰敗,而崛起的卻是前任管領細川晴元的家宰三好長慶,他崛起的方式是用時下流行的下克上,將主家擊敗並幽禁於攝津國普門寺中,此法也說不上多麼惡劣,最多是一些堅持幕府法度的衛道者痛斥幾句。
可隨後三好家的胃口越來越大,竟然要學半將軍細川政元一邊操控傀儡新管領細川氏綱,另一邊操控另一個傀儡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從十年前第一次輕車簡從的上洛開始,經歷深草合戰、桂川合戰兩次重創依然賊心不死。
到如今才渡過七年,又一次率領六萬軍勢殺向京都強行要挾幕府將軍,而三好長慶的人生標籤早已經被打上叛臣、逆賊等惡劣的名號,若不是有六萬軍勢稱霸瀨戶內海,掌控半個近畿的強大威勢,早就被蜂起的國人軍勢攻滅。
別看足利義輝這一番義正詞嚴的呵斥把三好長逸攆走,其實幕府手中的依仗失去一半如今非常虛,引以為豪的精銳前後搭進去六千人,只有四千餘沒來及渡河的殘兵敗將退回京都固守,算上二條御所的一千留守軍勢,以及船岡山城、小泉城、吉祥院城的以前軍勢,加在一起能動用的力量只有六千人。
這六千人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