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9部分

是發射時的動力來源。該彈垂直破甲威力為100毫米,對德軍坦克和華軍坦克側後部位還是具有很大威脅的。

PIAT的發射原理和採用自由槍機的衝鋒槍類似,實際上相當於一支超大型的“斯登”衝鋒槍,射擊前需要拉開強力的“復進彈簧”,使“慣性槍機”退到最後面的位置。扣下扳機後,“慣性槍機”擊打彈頭底火,火藥氣體膨脹一方面將彈頭髮射出去,一方面使“慣性槍機”停止前進,然後開始克服強力的“復進彈簧”復進,再次處於待發位置。由於火藥氣體的能量被彈簧和慣性槍機的勢能抵消,使PIAT基本上沒有後坐力。與中國和美國採用的火箭筒相比,PIAT在發射時不會產生尾焰,可以在狹窄密閉空間**擊,也不會有火箭彈的濃密尾跡而暴露射手位置。

但是要拉開這個“強力復進彈簧”需要相當的體力,彈簧拉力達到了90公斤。其待擊過程類似於冷兵器時代的弩(如中國古代的“蹶張”弩),因此PIAT得到了“蘇格蘭弓弩”的綽號。要克服如此強大的簧力完成待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往往需要兩個人合力才能完成。在槍林彈雨之中完成這些堪比體操的高難度動作無異於一個活靶子;不論是使PIAT待擊還是擊發,對英軍射手來說都是一件費力的苦差事。而對於剛剛接觸PIAT的新手來說,最難掌握的還是精度,因為扣動扳機後彈丸有一段遲滯時間才能發射出去,此時會有輕微的後坐力,如果不能很好控制住拋射器,在最後一刻彈丸也會偏離目標。

由於是戰時急需的武器,PIAT並沒有完全達到設計目的。其致命缺陷是操作複雜,裝彈速度慢。在PIAT射手中流行著一句話:“你必須第一發就命中目標,因為你不會有第二次的發射機會。”但所謂的“有毛不算禿”,有了PIAT以後,就不需要英國士兵們豁出命來往坦克上投反坦克手榴彈或炸藥包了,因此儘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PIAT還是廣泛的裝備到了英聯邦軍隊當中。

這一次在錫蘭的戰鬥中,英軍士兵為了對付華軍可怕的“天狼”坦克,廣泛使用了印度兵工廠製造的PIAT,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在雙方激烈的戰鬥中,不少華軍坦克、騎兵戰車、裝甲運兵車、卡車都是被PIAT擊毀的。

華軍在錫蘭島登陸後,在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火力支援下,開始迅速向內陸推進,面對攻勢凌厲的華軍,英軍依託錫蘭島中部的叢林和險要地形挖掘戰壕構築縱深防線節節阻擊華軍前進,一度成功的阻止了華軍的攻擊勢頭,並使華軍的推進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遭到英軍的強烈抵抗之後,華軍將領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及時的調整了戰術,華軍海空軍加強了對錫蘭至印度的海上航線的封鎖和打擊,阻止印度英軍支援錫蘭,切斷了英軍的“糧道”。

由於英國殖民當局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中採用“以土製土”的陰險政策,利用當地人口占少數的泰米爾人去統治人口占多數的僧伽羅人,僧伽羅人對英國殖民者和泰米爾人仇怨極深,在華軍登陸後,僧伽羅人便主動站在了華軍一邊,為華軍提供糧食補給,幫助華軍卸運物資,並且充當嚮導。

在得知錫蘭島“梵天”作戰計劃進展受阻之後,為了儘快的拿下錫蘭,在總參謀部的命令下,華軍將在南洋地區駐紮的一支重型師——第17重騎兵師用運輸船運到了錫蘭解除安裝,用以加強陸軍坦克突擊力量,得到了200餘輛主戰坦克支援的華軍隨後向英軍防線展開了全面的坦克飽和攻擊。

和掌握了制海權的華軍可以任意的調集兵力到錫蘭戰場不同,由於海戰的失利,英軍已經不能從印度向錫蘭島組織大規模的增援行動,只能利用驅逐艦或者潛艇在夜間高速透過華軍艦艇控制的危險海域將小股士兵和軍火物資送上錫蘭島(這種運輸方式英國方面稱之為“老鼠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