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5000萬人失業,無數人流離失所,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生產停滯,百業凋零。…;

紐約股市崩潰發生之後,美國參議院隨即對股市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有著嚴重的操縱、欺詐和內幕交易行為!但這已經無濟於事了,所有投資者都已經對著股市失去了信心,而後的1932年銀行倒閉風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諸多問題。

記錄美國曆史的《光榮與夢想》中曾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民生狀況。1932年,約有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其中有25萬以上是在16~21歲之間。這些被當時媒體稱為大蕭條時期的“漂泊無依的人”中,有兩手空空的佃農;有因為大旱三年、離鄉背井的農場主;有一大批剛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還有忽然失業的愁眉苦臉的中年漢子帶著生病的嬰兒——這些人天天奔波,居無定所。而這些人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意氣風發的銀行行長或者曾在著名報紙上發表評論的名作家,如今卻在夜間敲門討飯或蜷縮在城市排隊領麵包的人群裡。這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二”開啟的大蕭條以來,美國人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據1932年9月的《財富》雜誌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此數接近人口總數的28%。而且這個研究報告一如其他報告,那正在另一種地獄裡受難的1100萬戶農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內的。關於找工作,1932年前後傳說的很多,有些聽來離奇,卻一點不假。確實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職業介紹所門口。確實有一個阿肯色州人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曼哈頓六號大街某職業介紹所招聘300人,確實有5000人來應聘。華盛頓州確實有人到樹林裡放火,為的是人家能僱他當救火員。在那樣一個經濟蕭條的年代,有1500萬以上的人到處找工作,可是哪裡也沒有工作做。《商業週刊》做過調查,證實有不少人不再喜歡美國了,有的已經離開美國,有的正設法離開。30年代初期,遷居國外的人數年年超過遷入的。

當時的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主席約翰。e。埃傑頓說大蕭條的局面是某些人偷懶怠工造成的。他說:“很多現在嚷嚷要工作的人,不是有工作時偏要罷工,便是根本不想幹。他們無非想乘機替**鼓吹罷了。”對於這種含沙射影的指責,失業隊伍裡著實有不少人竟也默然忍受。

他們採取這種態度,其原因在於這時候的美國基督新教的道德觀還很有勢力。千百萬人陷入絕境,當然不是咎由自取,可是社會工作者們卻一再說:失業的人自覺羞愧。

1932年2月,有個人被房東攆走,他對《紐約每日新聞》的記者說:“我已經兩年多沒有固定工作了,有時我真覺得自己像個殺人犯似的。我怎麼搞的,連自己的孩子也沒法照顧啦?”

這時候的美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依然趨向於奮鬥致富,努力工作等等。但可惜這樣的風格逐漸的在後來形成了缺失。

但就屠千軍所在的這個時候而言由於教養和新教倫理的關係,這樣的人自小就相信,誰賣力氣,誰就有出息。(說到這裡,推薦讀者看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思韋伯的書)

現在呢,由於大蕭條的緣故不管勤的懶的,一概倒黴,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喪。正如沃爾特。李普曼當時所說:“整個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覺得自己孤零零的,誰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對自己不信任了。”

17年後,里斯曼在《孤獨的人群》一書中剖析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陷入這種困境時是如何的痛苦:“如果他屢試屢敗,前程絕望,一個人就很可能再也沒有內在的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壓力,於是滿心內疚,只恨自己無能。”

事實上在當時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