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銘這麼一解釋,一干將校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說白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吳銘就是想做這一個漁翁,待雙方打得火熱之時,新二軍再分散出擊,拿下日軍鐵路和公路沿線那些縣城和據點,劫掠日軍的物資,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和游擊區,將淪陷區的廣大老百姓組織起來,一起反抗日本鬼子。
第609章 親疏有別
日軍攻佔南京後,日軍大本營即開始研究進攻武漢的問題。當時考慮的方針是:首先打通津浦線,溝通南北兩個戰場,爾後攻佔鄭州,切斷平漢路,再向武漢進攻,同時攻佔廣州,切斷中國的海上補給線。
因此,在徐州會戰爆發前,日軍大本營便考慮實施武漢會戰,不僅令陸軍在制定徐州會戰計劃時要“預想到會戰以後的形勢,要將武漢會戰的實施也考慮進去”,而且令海軍“以攻佔漢口為目的,向南京——漢口——嶽州間的長江及其沿岸準備作戰”,並於五月間陸續給中國方面的艦隊增強兵力。
六月三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海軍“控制長江下游大部水路,保證交通安全”,“可先攻佔南京上游的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
六月中旬,日軍大本營擬定當年秋季攻佔漢口和廣州的作戰指導大綱,認為“攻佔漢口是早日結束戰爭的最大機會”,“透過這一作戰,可以做到以武力解決中國事變的大半”,“從歷史上看,只要攻佔了漢口、廣州,就可以統治中國”,“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區,實質上即是統治了全中國”。
六月下旬,日本研究和制定國家政策的智囊團“昭和研究會”提出:“國民政府目前雖然已喪失了華北、華中的重要省份,然後只要國民政府還盤踞在漢口,漢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為其勢力範圍的****軍和主要控制著西南各省的國民黨軍之間的結合點和兩黨合作的楔子。”
“所以,首先為了摧毀抗日戰爭的最大因素——國共合作勢力,攻下漢口是絕對有必要的,因為佔領漢口,才能切斷國共統治地區的聯絡,並可能產生兩黨的分裂。同時,攻下漢口,對於新政權來說,可以把漢口以下的長江下游流域歸入統治圈內,這樣才可以謀求經濟的獨立,以及實現華中地區的復興。”
“相反,丟失漢口對於國民政府來說,意味著喪失湖南、湖北的糧倉地帶和中國內地唯一的大經濟中心,不但會造成該政府經濟自給的困難,並且會減弱現在唯一的大量武器輸入通道——粵漢路的軍事、經濟價值。這樣一來,即使該政府逃到四川或是雲南,以保餘命,但在這種山嶽地帶,也無法發揮比一個地方政權更大的作用。”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六月底日本御前會議決定執行攻佔武漢及廣州的作戰計劃。
七月初,東京大本營發動武漢會戰的命令正式下達到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部,引起一陣議論。
“司令官閣下,帝**隊連續作戰一年多,又累又乏,已經無法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會戰……帝國國內雖進行了總動員,徵兵工作非常順利,但很多士兵都是剛剛放下書本的高中生,只進行過基本的軍事訓練,剛剛學會打槍,沒有掌握任何戰術技能,對於步炮協同等更是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岡村寧次苦口婆心地勸解:“再則,吳銘的新二軍就盤踞在浙西衢州一帶,一旦他們走出山地丘陵地區,以新二軍的戰鬥力,對我大後方將是一個致命的威脅。以我們區區五個半留守師團,需要防守那麼多地區,完全不是新二軍的對手!我們應該在剷除衢州的新二軍之後,再攻打武漢!”
畑俊六眉頭微蹙,站起來敷衍地說道:“岡村君,你的顧慮東京大本營是知道的,甚至天皇陛下也很清楚。但是,我們現在必須儘快用武力迫使蔣介石政府投降,攻佔武漢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