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不顧兩位副將的勸說,堅持要將足利義滿這個幕府勢力定性為亂臣賊子,在趕走了今川貞世之後,不但不退兵,還更加猛烈的攻擊附近的倭人勢力,同時在佔領城池之後,也不再劫掠一波就走,而是分兵駐守,一副要吞併倭國領土的架式。
今川貞世見此更是大急,一方面趕緊召集少二普騰和大友氏、島津氏等等當地大名,讓他們趕緊收攏軍隊,抵抗明軍的擴張,另一方面也趕緊派人回京都報信。
京都幕府,工騰行正腳步急促的走進足利義滿的宅院,匆匆一禮道:“將軍,大事不妙!”
正在閉目養神的足利義滿緩緩睜開眼睛,年輕的臉龐上不見絲毫喜怒,淡淡的道:“何事?”
“明軍的統兵之人換成了之前刁難咱們的那個明軍將領,這次咱們準備如此充分,今川貞世遞交文書後,這個人仍然認定咱們是亂臣,堅持不退兵,並且最近更是開始佔據周邊的城池土地,看樣子是真的想要奪我倭國領土啊!”
工騰行正焦急的稟報道。
足利義滿聞言,平靜的臉上也不禁微微皺起眉來。
上次他得到今川貞世的傳信時就對這個明軍將領頗為驚疑,以華夏大統王朝歷來的行事作風來說,他們已經放低了姿態,並且也恭謹的答應了大明的要求,大明應該痛快的退兵才是,甚至華夏的皇帝一高興說不定還要些賞賜。
然而這個明軍將領卻好似跟他們有深仇大恨似的,非要堅持一戰,甚至還揚言要攻滅京都!
雖然他不相信這個人能做到,但明軍的戰力強大是毋庸置疑的,若是這個明軍將領非要跟他死戰,那即便最終明軍被趕出去,他也會損兵折將。
倭國勢力複雜,他好不容易才基本壓制住了多數大名,僅餘幾個還在跟南朝一起苟延殘喘,若是他此時陷入與明軍的戰爭,說不定這幕府將軍又得換姓了!
沉吟良久,足利義滿才沉志吩咐道:“傳令本州和四國各地大名,讓他們抽調兵力去九州抵禦明軍,另外,讓待所執事山名時義排程幕府兵力,也隨軍南下。”
即便明軍已經擺明了拒絕議和,那他也不得不調動大軍與其一戰。
但是在調兵的時候,卻需多加註意,幕府的兵力不能不出,但也不能出太多。
各地大名也不是傻子,若是幕府沒動靜,光讓他們出兵,他們肯定也不幹,但是幕府出兵太多的話,失去壓制其他大名的實力,他也會陷入危機。
“是!”
工騰行正聞言,這才輕輕鬆了口氣。
倭國下屬制令國六十多個,各地大名更是數不勝數,有幕府帶頭,就算拉起一支二三十萬人的軍隊也是可以做到的。
而明軍的兵力才不到十萬,再加上身在異國他鄉,糧草輜重都是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兵源補充,死一個就少一個。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明軍就不得不退兵。
足利義滿蹙眉片刻,又道:“另外我再修書一封,你命人繞道直接送往大明,呈給大明皇帝,我不信這位大統帝王真的是要佔據我倭國的土地!”
他懷疑這個明軍的統帥是自作主張,大明皇帝根本就沒有要討滅他們倭國的意思!
工騰行正恭聲稱是,見他再無其他吩咐,才躬身告退。
倭國勢力錯綜複雜,各地大名強大的獨佔數個制令國,兵力數萬不等,而小的名主則是幾百幾千的蝦兵蟹將,但數量多不勝數。
雖然足利義滿已經下了令,但這些大名要響應號召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不過幕府自己的兵馬倒是行動迅速,在管領細川賴之和待司執事山名時義的帶領下迅速湊齊了十萬兵馬,南下九州,支援今川貞世他們。
大宰府,呂唐立於大堂中央,在向李偉稟報最近明軍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