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還有一件事讓李偉有些猶豫不決,那就是炮兵從哪裡抽調的問題。
現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各衛抽調,一千人也不多,分開也就每個衛抽二百多人的樣子。
但是相對來說,他更想直接用工匠。
隨著軍中火器越來越多,甚至是將來的機械化,軍中需要的技術兵種也就是匠人,會越來越多,不斷的往神機營裡增加軍匠是必然的事情。
另外,那些匠人對他也更忠心。
自從上次他在書院裡表演了“法術”之後,這些學生回到家跟父母一說,這事很快就在軍器局裡傳開了,軍器局裡的匠人本就對他敬畏有加,這下更是奉若神明。
而且他與匠人的孩子有師生之誼,也是多了一層親近關係。
思索了片刻,李偉決定不如就再請調一批軍器局的匠人進來,雖然做軍匠比在軍器局裡辛苦還危險,但他可以儘量爭取提高下待遇。
其實現在的軍人待遇還是不錯的,朱元璋經常印些寶鈔賞賜各處衛所將士,動輒就是數萬貫,出征的也有賞賜,比對文官可大方多了。
第二天,李偉將自己的各種想法整理,寫成奏書,進宮求見朱元璋。
經通稟後,跟著小太監來到了乾清宮。
“參見陛下!”
李偉行禮道。
“免了。”朱元璋淡淡的道:“找咱有什麼事?”
自從李偉開始主動幹活了,朱元璋對他的態度也好了許多。
李偉也不廢話,直接道:“臣昨天去了神機營,已經把火炮送了過去,另外臣想對神機營進行一些調整,這是奏書,請陛下過目。”
李偉將奏書雙手奏上。
朱元璋沒有讓人在殿內伺候,便自己起身上前接了過來。
在這封奏書上,李偉把直屬炮兵的事情,以及各衛的調整都寫得清清楚楚。
使用燧發槍的步後是三人一小組,炮兵要多一些,至少得五人一組,重炮直接十人小隊操作,其他的就基本相同了。
十人小隊,五十中隊,百戶改為了大隊,千戶改成了連隊。
連隊跟千戶所一樣,除了連長還有副手和鎮撫等官職。
衛以上的他沒動,還是按現在的來。
將領方面,他把江龍提了一下,任他的副手,負責整個神機營的操練,楊大勇提上來補缺。
他也不可能天天在神機營盯著,必須得有副手幫忙,江龍是個不錯的人選。
另外直屬的炮兵指揮孫雷李偉也給他奏請了個從三品的職,相當於衛指揮同知了,算是降了半級。
連帶著給呂唐的職位也高了,直接是四品的指揮僉事,比他原想的五品千戶高了一級。
朱元璋將這些都看了一遍,別的他倒是沒什麼意見,只是對李偉把他的百戶和千戶給改了名感到有些奇怪。
“為什麼要把百戶和千戶給改成這個連隊大隊的?”
朱元璋看著李偉問道。
“為了好記。”
李偉輕聲道,同時暗中撇嘴。
他改這名字,主要是覺得千戶百戶的,聽起來就一股子封建壓迫的味道,難聽不說,還不順嘴,他這多好啊,從小到大,再到連隊,又好記又順嘴。
然而朱元璋對自己這衛所制還是頗為自豪的,聽李偉這不靠譜的理由,立即露出了不悅之色,直接斥道:
“這有什麼不好記的,年紀輕輕的連這個都記不住?不許改!”
“呃,好吧。”
李偉也沒強求,反正改不改沒什麼差別。
朱元璋又仔細看了看,對他這個方案還算滿意,尤其是直屬的炮兵這塊,他也覺得應該集中炮火,不宜過於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