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視察過一次,那裡的情況,令他在看了之後也不禁為之惻然。在那幾所被炸得七零八落的簡陋建築中,四處都擺滿了放置傷員的簡易病床,而那些傷勢較輕計程車兵,則被安排在幾乎無人可見的角落裡,緊緊縮縮的擠成一堆。傷兵過多,醫護人員根本就不夠用,有很多傷勢過重計程車兵,還沒有等到搶救人員的到來,就大睜著絕望的雙眼,在痛苦的煎熬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個不行了,抬走!”
“搶救不過來了,抬走吧。”
……
在視察的過程中,除了充盈在耳邊的慘叫和因瀕死的絕望而催發出來的歇斯底里的呻吟之外,楚思南聽到的最多的,就是那看上去如同剛剛從血池中打撈出來的醫生們,所說得這幾句話。
“戰爭總是需要流血的,而流血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只有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曾經的流血,曾經的犧牲,才有向敵人追討得機會。英勇無畏、能夠經受得住生死考驗的蘇維埃戰士們,堅持下去,只要熬過這艱難的一關,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向法西斯敵人,討要他們欠下的累累血債了……”
在視察完了戰地醫院之後,楚思南再次發表了戰地演說,他的聲音在蘇軍的陣線上迴盪著,在激勵著蘇軍戰士的鬥志的同時,也在向所有人表明,他,楚思南,仍舊在這裡。
就在布多戈希爭奪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北方戰線的戰局也在快速的發展著。
截止到一月六日,德軍北方叢集下屬的第四坦克叢集,已經有一部突進到了洛傑伊諾耶波列南郊,並同早已守候在那裡的蘇軍發生了激烈的交火。在己方炮火的支援下,蘇軍防禦部隊抵禦住了德軍的第一次突擊,並將他們的進攻陣線,牢牢的壓縮在了這一地區。
其時,德軍的坦克部隊在進入別洛耶湖區水網地帶之後,行進變得日趨艱難,縱橫溝壑的水道,成為了裝甲部隊行進途中的巨大障礙。與此同時,極度寒冷的天氣,也給坦克戰車的維護和保養製造了巨大的麻煩,因為是採用汽油機動力,很多德軍坦克在經過一夜的停歇之後,就無法發動起來了。
而與此相對是,則是蘇軍北方面軍日趨轉好的局面。在卡累利阿地狹戰區,崔可夫指揮著他的軍隊,展開了針對芬蘭叢集日趨猛烈的進攻。在進入1月份的伊始階段,北方面軍透過兩次大規模的突擊作戰,一舉將芬蘭叢集分割為南北兩個不相連線的部分。按照楚思南之前的建議,崔可夫指揮下的軍隊,採取兩種不同的殲滅方案,以加強對芬蘭叢集的無情打擊。這兩種不同的殲滅方案,簡單來說,就是集中全力消滅被合圍在地狹北段的芬蘭部隊,同時將猛烈進攻與宣傳誘降相結合,分化、瓦解地狹南段芬蘭部隊的抵抗。
之所以要採取這種作戰方法,崔可夫和楚思南的共同認知,就是為了要儘可能快的解放出北方面軍的一部戰鬥力,從而將他們投放到斯維裡河以南地區,增強別洛耶湖區方面軍的戰鬥力。
所以,由這方面看,蘇聯最高統帥部最初制定的北方作戰計劃,已經由於德軍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區的推進,而被迫修改了。如今的全部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楚思南所指揮的別洛耶湖區戰場上,其他各個方向上的作戰,都要求首先考慮配合這一地區的戰事進展。
為了起到最佳的配合效果,自一月份開始,西北方面軍開始以謝利格爾湖為出發點,調撥四個集團軍的兵力,向德軍安德烈亞波爾一線防禦地帶實施突擊作戰,其目的,在與牽制德軍中央叢集靠近北方位置的第九集團軍主力部隊,使其無法對北方戰區實施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