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疑慮重重的崔破又盯著他消失的花樹看了片刻,方才扭過頭來對已是跑到身邊的滌詩皺眉道:“看你急急慌慌的樣子,能成的了什麼氣候!說,又發生什麼事情了?”
“又有誰惹惱公子了?”滌詩腦海中先是冒出這樣一個念頭後,才開口說道:“伯老爺派人來請公子過府一敘,夫人怕是有什麼急事,所以譴我來儘快找到公子……”滌詩還待解釋,早見自家公子已是邁步向前廳而去,忙住了口隨後跟上。
崔破回前廳與等候的菁若招呼了一聲後,便轉向書房拿過羅儀那份條陳納入懷中,帶著滌詩隨了崔四書往通義坊而去。
一路行來,常見有諸色人等在街邊遙遙向端坐馬上的崔四書拱手為禮,而崔四書也只是略一揮手便算還禮,及至到得裝飾一新、更添了許多禮器的崔宅,自門房直排到宅前街上的長長各色官員隊伍更是讓崔破感慨不已。
隨著一路被人口呼“四爺”不止的崔四書進了內宅書房,崔破也不驚擾正手捧一份奏摺觀閱的族伯,自尋了一張胡凳坐下等候。
“皇上有意讓你入門下省幫辦?”約等了半柱香的功夫,崔佑甫放下手中摺子,側身向崔破問道。
“是”崔破恭謹答了一聲後,乃將今日含元殿東棲鳳閣晤對情形又一一說了一遍。
凝神聽族侄細細說完,崔佑甫並不接言,卻是在崔破疑惑的眼神中緩緩站起,負手向軒窗處站定。
崔破固然是心下疑惑,然則崔佑甫又何嘗不是?也不過月餘之前,正是在這間書房之中,當今的天子陛下親自導演了“屏風”一幕,對自己這位族侄的猜忌之意可謂是昭然若揭,在其任職地方不到一載之時,便匆匆將其調回京中以文職授官,自然也是緣自於此。為何不過短短時日之內竟然會有如此變化?
回身再細細問了一遍今日奏對時候皇帝的表情、語氣,以他與太子十餘年相處之經驗竟是毫無發現其中有那怕是半絲陰謀的氣息,這個發現只讓他心中更是迷惑不已。
“難道皇上的猜忌之心盡皆冰消了不成?”喃喃自語了一句後,對李適瞭解甚深的崔佑甫又是搖頭否定了自己的猜測,苦思不得其解之下,他也只能將近日發生之事一一梳理,以期能找到其中關節所在。
畢竟是宦海沉浮數十年,細細思慮之間,崔佑甫已是抓住了問題的核心所在,二人之間此前唯一的一次接觸便是晨間的大朝會,也正是在此次大朝會上皇帝不耐自己等人的隱忍調和之策而點名讓崔破陳奏。而自己這位侄子倒也沒有讓陛下失望,一個契合上意的進言使皇帝得以對四鎮稍施顏色亦不用背上“不善納諫”的惡名,隨後就有了此次棲鳳閣覲見,亦有了這樣一個入政事堂幫辦的敕命。
想通這一點後,又有一個新的問題驀然浮出腦海:“皇上此舉是對崔破的獎勵還是對自己這等老臣保守穩健的不滿,而想要提拔新人,一變朝堂中的風氣呢?”
無奈資訊太少,崔佑甫縱然是從政年久日深,亦無法從其中找到一個肯定的答覆,只是當他再扭頭看向自己那個正端坐胡凳上的族侄時,不能遏止的自心中浮現出愈來愈重的擔憂。一個急切思治的皇帝;一個行事少有顧忌、入仕不過一年的少年臣子,如此的結合又將已是危機四伏的大唐帶向何方?新皇登基之前與自己等人相約“隱忍”的誓言又能堅持多久呢?這個個問題直如同一座座大山一般壓的他心中透不過氣來。
“伯父,伯父”卻是崔破見崔佑甫一句話問過之後,便愣愣出神,隨後轉身看向自己的眼神也是含義深遠,乃發聲輕輕喚道。
崔佑甫應聲回過神來,壓下心中疑問,緩緩坐定後道:“門下省位列三省,依你這般資歷能入其中幫辦實在是莫大的機緣,只是此乃朝廷政務軍機重地,容不得你再肆意放縱,總需持身謹慎才是。再則,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