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來投,自然是件好事,而且還是主動投誠,充分說明了,天可汗的威名遠播,眾人臣服,李世民不免得有幾分欣然,實際上,也有許多好處,無論是做為榜樣,還是瞭解西突厥的情報,都不容李世民拒絕阿史那杜爾來投。
“昨日邊庭報來的訊息,阿史那杜爾派人與守將接觸過了。”李靖呈上了奏章,恭謹說道:“茲事體大,守將不敢做主,飛馬傳信,呈報到兵部,剛才早朝,侯君集才想稟報此事,卻遇到了羌人反叛的訊息……”
有些事情,說開了才好,特別是李靖這種,半退休的臣子,居然要比皇帝更早知道訊息,對於李世民來說,多少有點兒顧忌,而今聽到解釋,隨之釋然,原因在已,剛才怒衝冠,拂袖而去,錯過了侯君集的彙報,怪不了別人。
阿史那,這個姓氏,可不簡單,相當於突厥部族中的王族,阿史那杜爾不僅是頡利可汗的侄子,更是隋朝時期,娶了義成公主為妻的處羅可汗的次子,這樣的人物,不是俘虜敗降,而是主動前來投靠,意義重大,李世民自然歡迎。
然而,李世民與李靖也清楚,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只是有這方面的意向,至於是否真的投誠,肯定要經過一番周折,不過此事自有李世民等君臣操心,李靖覺得自己應該識趣,在天子沒有問計之前,告退而去。
算是個好訊息吧,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些,把心思放到政務之上,吩咐寺人,將今日的奏摺拿來,批閱了幾份,忽然見到一份彈劾的奏章,李世民略微皺眉,考慮了片刻,直接召見房玄齡。
一會,房玄齡就到了,沒有辦法,身為宰相,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隨時等候皇帝吩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有人覺得煩不勝煩,但是更多的人卻趨之若鶩,樂在其中,房玄齡,應該是居於兩可之間,不過位極人臣的滋味,也不是那麼容易消受的,特別是在李世民這樣強悍的帝王治下,沒有過硬的素質,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沒有出頭的機會。
縱觀貞觀年間的名臣,哪個不是在史書上濃墨重書的牛人,就算不能耳熟能詳,至少應該聽說過名字,就是在他們的襯托下,更加顯得李世民的統御能力,非是普通帝王可以比擬,見到房玄齡,劍眉微揚,就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也是多年的心腹了,房玄齡豈會真的懼怕,不過也恰到好處露出了幾分惶惑,未等李世民開口,就率先請罪起來。
“你有何罪?”李世民問道。
房玄齡恭敬回答:“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陛下理政不悅,必是臣下的罪過。”
老奸巨滑,這種理論,對於昏君來說,肯定悅耳動聽,但是李世民卻沒那麼容易上當,允許房玄齡矇混過關,直接責問道:“有人參奏校書郎韓瑞,私自更改朝廷政令,刊印佛經,具體怎麼回事,房僕射是否清楚?”
按理來說,韓瑞只是八品官員,勉強上得了檯面,不過也算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御史言官彈劾,只是小事而已,一般情況下,李世民批示兩句,著大理寺,或者吏部之類的官員前去核查,如果參奏屬實,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大臣,商討著解決就行,然後將事情經過結果,呈報李世民聖覽,這才是朝廷處理政事的流程。
諾大的帝國,軍機、民政、邊防……林林總總,大大小小,事無鉅細,全部兼顧,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懂放權的結果,肯定和諸葛亮差不多,鞠躬盡瘁,勞累而亡,李世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常年招賢納士,求才若渴,掘人才,就是想讓他們幫自己分擔政事,治國安邦,成就萬世基業。
當然,適當放權,那叫垂拱而治,全部放權,那就是自尋死路了,而今李世民揪住這事,責問房玄齡,主要是這件事情,可大可小,輕了說,無非是韓瑞自作主張,重了說……那就非常嚴重了,畢竟刻坊刊印的書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