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進擊的商品
徐光啟不是一個傻瓜。
他知道張弘斌之所以帶他來看這些東西,無非是告訴他:大明必然會完蛋,您老也快點識時務為俊傑吧。
這可不是一個統治者居高臨下對一個圈禁狀態下的俘虜的示威,而是孫女婿對自己親人的勸說。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老頑固的徐光啟,也不得不妥協。
協議:不主動參與對大明的謀劃,不直接參與對大明的戰爭。他是一名學者,最多算是一名研究者,他可以為張弘斌培養足夠的人才,甚至可以為他寫信去大明給自己的門生故吏,看看他們有誰想要過來的。當然他也可以找一間研究所,默默的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研究和發明。
張弘斌答應了他的要求,只是人才方面自己真的還不需要他幫忙。大明的那些所謂的精英,自己用不慣。
徐光啟也懂事,在火器作坊裡面當一個研究顧問,憑著他對火器的瞭解和西方科學的理解,老木頭的研究水平幾乎是一日千里。不少以前懵懂的,如今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徐光啟最大的作用,還在於對年輕研究院的培養,這位對培養年輕人有一套,比起老木頭這個只懂得幹活研究,不懂得教書育人的不合格老師,徐光啟更加的專業,也更加的適合擔任老師一職。可想而知,未來核心的研究院,或許都會是他的徒子徒孫。只希望,他老人家可以多活幾年。
新的產品試驗非常成功,張弘斌自然是立刻投資了三家鍊鋼廠,兩家煉焦廠,五家蒸汽機制作廠和十多家車床製作廠。有點加班加點的意思,不過這些東西還是在始皇紀元1851年的年底完成了建造,並且在始皇紀元1852年開始製造出第一批的產品,一個月後,最新的紡織機、鍛壓機、軋鋼機等一系列機器被製造了出來。
那是春天剛剛到來的日子,第一批布料,在張弘斌等人的見證下,憑藉著蒸汽機的帶動紡織了出來。這樣的一間工廠,原本需要三十多個女工,如今只需要十多個女工小心翼翼的工作即可。強度比以前而言,也降低了許多。
紡織出來的布匹細密滑潤,比起土布不知道好了多少。第一批布料推出,直接使得陝西境內的土布被最大限度的壓價,甚至根本賣不出去。比起做工差勁的土布,紡織布的品質和手感要高階得多,價格更是低的驚人。
那麼好的布匹,以前至少可以賣出土布的三倍價錢。奈何在張弘斌的意見下,這樣的布匹只是土布的半價。上市當天,被瘋搶殆盡,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第二批也在火熱紡織之中,對棉花的收購也在火熱進行。
很多農民都看到了商機,二話不說回去改了不少土地種棉花,陝西也不是種不了棉花,他們相信棉花收成了之後,自己家的收入絕對比種糧食要多得多。更別說,張弘斌這邊有不少粗糧補充進來,糧價一直不高,當然也不會低。
吃到了甜頭之後,商人立刻開始陸陸續續過來,尋找張弘斌合作開辦紡織廠。張弘斌讓專業的統計員統計之後,批准了三十多家的紡織廠和五家繅絲廠。產品也不僅僅是棉布,涵蓋了麻布和絲綢之類的布匹製品。
面對越來越飽和的市場,張弘斌啟動了宏觀調控機制,其實他也說不好這算不算是宏觀調控。一則安排和宣傳女工就業,讓她們可以在工廠做工,並且規勸不讓女子出來工作的家庭。效果不是很好,但還是有不少女子進入了工廠,如此就好,只需要第一個月領了薪水,那麼不讓女兒去工作的人,只怕不少都會悔青了腸子。
張弘斌就是要確保,土布被擠兌的情況下,那些必須要依靠織布來補充家用的女子,可以憑藉著一雙巧手來養家餬口。也讓那些失去了土布市場,以至於生活變得艱苦的家丁,能夠再次富裕起來。
同時,組建了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