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總跟著老師走,但從來沒有一門課上做別的功課的!不管於頡仙師相不相信,甘甜還是解釋道:「仙師不是呢…我是聽講到『星』,隨手畫下的。」
甘甜已經不去想於頡仙師為什麼能知道自己在畫星圖了,這可不是於頡仙師第一次展現自己的『神奇』。
他的眼睛確實是看不見的,但一雙看不見的眼睛並沒有讓他比別人少看些什麼。
於頡仙師怔了怔:「是這樣啊…」
「那這幅星圖可不要輕忽了,這可是學習《六書》時最可遇不可求的『感於心』。」
『感於心』甘甜是知道的…上古巫祝髮明瞭文字,而這些文字最開始全都是『有感而發』。見人、見鳥獸、見日月、見山河…見萬事萬物才有文字,可以說那時任何一個字就是原始的『符咒』,具有強大的力量。
後來因為表達的需求、文字的普及,那些古文字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為什麼需要學習古文字?也是為了古文字本身具有的強大力量!符咒上、器物上用古文字,唸咒時也有用上古音的…至於『感於心』則是另一種目的了。
大家都希望能夠『感於心』,但很難抱有這樣的期待。
據說上古時精於文字的巫祝能夠單憑文字與文字的組合做到無數的事情——這當然是一種傳說了,現在都無法做到的事,巫祝時代就更難以做到了,修仙界也和普通人類社會一樣,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
不存在上古法術反而更強的道理。
但不可否認,上古時巫祝比較單純…『單純』是好聽的說法,實際就是那個時候法術水平低,彼此之間交流少,往往一個部族的巫祝只會一類法術。這就使得他們不能分心,只能鑽研一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