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些難免讓人灰心,大家同樣都是刻苦修行,但有的人就是超出好多,絲毫道理都沒有。
「真的想不通啊…數術怎麼全對的?怎麼做到的?」也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於想辦法去印了甘甜的答卷。
甘甜的答卷和仙師下發的標準答卷不同的地方還是挺多的,畢竟她用了一套差別很大的思維方式去解題。但不管差別有多大,正確就是正確!所以大家更多的是佩服,看到她用各種巧妙的辦法解題,比起標準答案更簡潔(當然也更難以想到),大多是『臥槽,這也行』!
這真的行!
至於春課前大家就擔心的不行的『外三門』,某種意義上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確實是很難。只不過難不在筆試,而在實踐…畢竟只是新學的東西,理論能深到哪兒去呢?其理論的難度其實在數術、文法等基礎上,但這些又不會直接考到。
實踐就不同了,只有經歷過實踐才知道存在這麼多問題!
符籙、煉丹、煉器,實踐都比較基礎,畢竟他們還沒學到真正困難的地方。但就是最基礎的,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以煉器為例,這次考核到的部分是開光——煉器這一門在修煉過程中有幾個大的內容,開光屬於其中之一。
相對而言開光是比較簡單的內容…當然,任何一個內容修行到最後都非常難,同時也非常厲害。但就以初學來說,相比起煉化、造物等內容,開光確實算是簡單的。
開光這種事可以做的很難,也可以做的很簡單,一件粗胚法器,哪怕是修仙者隨身攜帶蘊養,除此之外什麼也不做也可以做到開光!
開光說的更準確一點兒,就是讓普通的物品具有靈氣。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是人工的。有些天材地寶生在靈氣濃鬱的特殊地點,吸收日精月華,自然而然就完成了開光的部分,成為寶貝,這就是天然開光。
人工的開光最開始是像天然的開光學習,比如講粗胚法器放在合適的地方蘊養,模仿天然寶貝生成的條件。後來修仙者弄清楚了開光的本質,就不這樣了,而現在的開光速度更快、用的資源更少,效果也不會比天然開光的差——更喜歡使用天然開光的寶貝,可能只是一些崇古派老頑固了。
所謂『開光』,就是讓普通的物品具有靈氣,更進一步說,靈氣得生生不息地在法器上執行,並且執行方式也很有講究——不同的執行方式有不同的效用。
若是不能生生不息執行,開光就是不成功的,因為這意味著法器使用時間很有限,很快就會變成普通的器物。
不過,從本質上而言,絕大多數法器都屬於『不成功的開光』,只是程度有差別而已!
比如之前仙府發的符籙印章,就屬於典型的『不成功開光』,所以在使用十次左右後就不能再用。但這是沒有問題的,很多法器在製作的時候就會權衡效果和使用資源的多少,最終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法。
真的追求法器的『永恆』,很多時候是不合算的。根據邊際遞減效應,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多一點點提高,消耗的資源也是過去遠不能相比的。
生生不息的執行終究只能是理想化的設想,在靈氣執行的過程中無論是法器本身,還是靈氣,都是會隨著時間消減的。煉器師能做的也就是最佳化煉器的過程,讓消減的速度見可能慢,消減的程度儘可能小。
也是因為開光的這一特點,註定了這是下限和上限可以差距無限的一件事。
大多數弟子的開光都集中在『法器有一點兒反應,但沒什麼實際作用』的水平,一小部分完成了所謂的『開光』,開光之後的法器可以使用,只是可以使用多久就不用拿出來說了。
大家其實也沒有在『開光』這件事上投入太多,因為這對於煉器來說實在是太基礎了,哪一件法器不要開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