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勤王的電令後,還忠於朝廷的各地督撫都熟門熟路的行動起來,這幾年朝廷對地方部隊的調動是愈發的頻繁,大家早就有了準備。
不過對陝甘總督洪辰嗣來說,這倒是個麻煩事。
他的主要地盤是陝西,寧夏,甘肅地區,這三省自古以來就是邊陲之地。
早在先秦時期就諸胡雜糅,天子征討的西戎很大一部分就是來源於此。
秦漢時期奪取河南地後,這塊地區成為了漢朝與匈奴對峙的最前線,修築了最早的長城。
在魏晉時期,這塊土地又成為了北方胡人南下的前哨站,北涼、前涼等政權相繼建立。
唐中後期武功內縮,曾經安西千里地,如今邊防在鳳陽。
西北先是被吐蕃佔領,隨後又成為回鶻和吐蕃的拉鋸戰,最終成為了甘州回鶻、高昌、青唐吐蕃等西北勢力的決鬥場。
宋朝在西北夏州政權成長為西夏後,長期在陝西保有巨大的軍事壓力,王韶開邊時短暫拓邊西北,隨後就在金人的鐵蹄下送出了半壁江山。
這片在歷史上打得火熱的土地,在明代之後逐漸貧瘠化,關中地區能夠供養的人口也一再減少。
儘管現在陝甘總督能夠管轄三省之地,但其手上的陝軍加保甲的總數也剛剛超過十萬。
部分部隊還必須保留在本地用來彈壓那些極端綠綠。
河西走廊的駐軍也不能動,塞上江南地區的彈壓部隊也不能動,最終洪辰嗣只能帶著六萬陝軍東出關中,而且只帶了夠吃一個月的糧食。
這已經是日漸凋敝的關中府庫能夠提供的最大程度了。
相比之下,天府之國能夠供養的人口就比一座秦嶺相隔的關中多得多了。
即便是在川中軍閥爭鬥中已經被打到西康地區的劉文輝所部,其仍然能夠保有超過三萬人的部隊。
依靠西康等地的商業貿易來供養他的軍隊。
而佔據川東半壁江山的劉襄實力最為雄厚,在此次出兵的南方三省中,人數最多,共計出動12個師約10萬人。
不過川軍的裝備一向低劣,在國內評比中只比黔軍略好。
在黔軍如今非武裝化,被改編成當地的巡防營和巡警部隊後,雙槍兵的名頭就落在了川軍頭上。
其所轄的川江兵工廠生產機器還能追溯到同光初年,最老的一臺反射爐甚至是1868年從英國進口的原裝貨。
用這樣的機器生產出來的槍炮質量十分低劣,往往步槍在發射兩三百發子彈後就會磨平膛線。
啟拉利輕機槍在四川也有仿製,原版比較挑子彈的槍械設計在經過川江兵工廠工人的組裝後,竟然神奇的變成能夠相容當時七九口徑各個廠生產的彈藥,原因就是生產時公差在無意間被放大。
在這種擔憂下,川軍被要求在鄂北地區充當預備隊,不必進入戰場。
在楊彥武的心中,只有最可靠的南方新軍才能解燃眉之急,湘湖聯軍與滇軍、桂軍、粵軍鏖戰良久,相互之間無法取得突破,這已經是最好的說明。
只不過在長時間的東征西討,南征北伐過程中,荊湖軍與湘軍的人員缺口一直沒有補上,戰鬥能力和訓練程度在近兩年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
在和西南聯盟罷兵講和之後,兩省聯軍再度組建時,雙方只能拿出約八萬人的部隊,且年齡結構偏大,裝備也有所缺漏。
雖然三個方向的勤王軍都順利組建,開始奔赴中原戰場,但到達戰場尚需時日,要想穩固住河南戰局,必須依靠眼前的部隊。
朝廷在河南地區再次頒發了擴兵令,所有15到60歲的成年男性都在徵發範圍中,連以往一向被劃入免役範圍的官宦子弟都上了名單。
為了給這麼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