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戰火紛飛,後方卻是一片大好,但卻是江淮人民黨的後方。
相比起齊王這個一心衝向皇位的鐵桿保皇派,晉王更加清醒一點,
甚至出現了吃幹抹淨三菱的貸款,直接將代表驅逐出境的事情,
潘文基抓住這一點,在晉王身邊安插人員,建立秘密聯絡,
徵北軍的精準穿插也是透過間接接觸選擇了大致地點。
晉軍還基本從豫北地區撤離,只佔據了黃河以北地區,對開封戰役的發生冷眼旁觀,吃下了不少昏頭昏腦撞進來的肥雞,
劉鎮華跑到他們手中直接被軟禁起來,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呀!
由於外援基本斷絕,晉王對朝廷和人民黨的態度也更加曖昧起來,
這些人昨天還在戰場上叫著要把對面活捉,今天就能拉著特使的手一起進戲院,大有老相識之間惺惺相惜的味道。
除了國內最大的貿易伙伴東北,急需補充損失的朝廷,就屬晉王透過代理商行轉過來的訂單最多,
讓開戰後就陷入一片繁榮景氣,絲毫看不出現在還處於經濟危機時期的人民黨後方工廠吃的滿嘴流油,
特別是那些生產罐頭的食品工廠,朝廷負責這塊的軍需處那是按噸來買,
就算是生產出來的殘次品他們也都要,甚至是搶著要!
因為殘次品的採購費只有原裝罐頭的三分之二不到,省下來的錢都是白花花的大洋,
這也是為什麼開戰之後各個部門狂喜,還有降薪決議除了少部分無關部門外全體透過的原因。
除了戰時經濟的刺激外,人民黨治理下的經濟騰飛離不開外資的注入。
早在皖省進入福建,拿下福州出海口之後,歐洲不少鼻子靈敏的商人就預感,一個龐大的統一市場能創造遠比破碎低水平傾銷地的能量。
英國可以允許戰後殖民地獨立,但最發達的幾塊地方必須留在手中,
即便按不住了,也得搞出來一個所謂的英聯邦,
就算是所有殖民地都丟光了,他們也不可能關停和歐洲各國的貿易,
價值的孰輕孰重,商人心中自有定數。
經濟危機後,他們更開始看好遠東地區的潛力,
認為雙邊貿易額在不到五年內就能超過對日貿易,
原本各國企業對於技術轉讓還摳摳索索,非要購買足夠數額的貨物才肯轉讓不算特別先進的技術。
但當經濟危機發生後,市面上突然出現了某些先進技術,遠遠超過他們試圖轉讓的技術水平,
四海的談判代表還“不小心”被他們的商業間諜發現了和那些神秘公司進行商業談判的記錄。
這下可就慌了,要是大客戶走了,自己廠子就要打秋風了!
技術引進的道路歷經一波三折後總算是落到實地。
至於意識形態,這玩意不值一提,
如果他們能帶來更大的利益,商人們願意每次交易時都裝成瞎子!
再說了,人民黨和紅俄遠東局的關係十分惡劣,
和前幾年致力於世界插紅旗的紅俄相比,願意和他們做生意的人民黨更加現實一點,
起碼英國人沒發現這些人對外傳教,這可是一個分裂紅黨和赤色國際的好時機呀!
除了歐美的技術和資金,來自東南亞的華僑投資也成為重要助力,
甚至由於知根知底,他們對於福建等地的投資還更在人民黨之上,包攬了幾乎所有門類的輕工業與服務業。
隨著荷屬東印度經商環境不如人意,當地土著與華僑的關係逐漸緊張後,大量華僑返回國內,考察實業情況,
驚訝的發現國內竟然出現了難得的樂土,福州港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