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軍馬2000餘匹,步槍6000多條,機槍單列一營共24挺,山野炮共計54門七厘五,採用的是6炮連的編制。
雖然都是七厘五,但是野炮營裝備的是克虜伯M1903系列與明治31式75毫米,倍徑比在29.3左右,射程上能達到6.5公里。
而山炮營裝備的則是江南製造局仿製的克虜伯75/14火炮,極為輕便,重量甚至不到500公斤,別的炮要用六匹馬馱運,這貨分解後只需要四匹,甚至兩匹馬就能拉著走,但射程也掉到了4.6公里,基本上只能用來協助步兵,在陣地前沿執行直瞄火力打擊作業,無法執行對敵後方縱深地區進行火力壓制與摧毀敵方炮兵力量的任務,比較適合山地作戰。
步槍方面,作為擁有全國最大且最穩定軍火生產中心的湖北新軍,在使用了一段時間的曼利夏步槍後,很快就確定了自己的主力步槍——漢陽造德制七九步槍。
可以說,第八鎮在他所處的時段中,勉強算得上一支合格的輕裝步兵師。
但是這個時空內,帝國已經參加過一戰了,雖然說現在國內勢力錯綜複雜,連帶的軍隊建設水平也一落千丈,但那些大勢力照樣可以集結起數十個此種型別的步兵師。
之前上學時,奉軍進攻直隸,從遼陽開過來一戰留下來的沙俄老列車炮與遼造十五厘重炮,隆隆的炮聲連在西山的學院都能聽見。
況且第八鎮輜重後勤力量只能說勉強應對,一旦引入更多的火炮、槍械、技術裝備,那可就是部隊覆滅之時。
目前第八鎮還要補齊的東西還不少,步兵班組內需要增加輕機槍,雖說這在國內還是個新鮮玩意,但是各軍事列強已經算是標配了。
重機槍需要進一步下放,取消獨立的機槍營編制,直接成立由營一級指揮的機炮連,如果可以下放到連級就再好不過了,這樣就可以為一線部隊提供更及時有效的火力支援與火力壓制。
同時重機槍也要更新換代了,不能說馬上都30年代了,還抱著格林轉膛機槍吧!
另外迫擊炮這類可以由前線指揮官直接掌握的曲射火炮支援也要提上日程,畢竟是炮啊,一發下去在平地炮彈破片可是能覆蓋小半個足球場的!怎麼也比全體都有扔手榴彈強吧。而且在未來,隨著軍隊對機動性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步兵炮會逐漸被迫擊炮與無後坐力炮、單兵火箭筒所取代。
還有騎兵,新軍的騎兵仍然處於從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狀態,編制上採用的還是大團小連,和拿破崙,甚至僧格林沁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沒法讓騎兵團長對部隊做到如臂指使。
規模上也過大,不利於騎兵團單獨遂行任務。
在攻擊訓練方式上,竟然還在廣泛使用冷兵器格鬥。
在武器配置上,與一般輕步兵沒什麼區別,極大限制了騎兵的任務範圍。
對於騎兵的使用,應當是作為機動力量使用,在其他裝甲部隊缺失或者步兵無法承擔作戰任務時,承擔起突破與縱深擴大化的作戰方針。
雖說54門山野炮滿編的情況下,也是一支不容小覷的炮兵力量,但清一色的75毫米無力與105甚至150毫米級別的重炮部隊交戰。
即使國內目前還沒有部隊能夠做到類似於一戰德軍的火力配置,但各省總督拼拼湊湊,摳出來十幾門重炮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當然,現在東北軍、荊湖軍、蘇滬軍、兩廣軍能夠憑藉各自的工業基礎或外援通道拿到超過其他國內勢力的重炮,這就要單拎出來討論了。
所以說,還是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