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德國人的努力沒有白費,嚴夏在考慮良久之後決定向德國引進技術,特別是德國的艦用柴油機技術,用來發展自己的炮艇。
海軍在建造佈雷艦之前就開始了小噸位炮艇的研製工作,相繼建造了25噸級、35噸級、50噸級等多型別炮艇,但因為發動機廠無法拿出堪用的艦用柴油機,航速與續航力資料十分難看,大部分只有12節左右,根本無法實現嚴夏與海軍戰術推導中的以小博大戰術。
既然自研漫漫無期,不如尋找外援。
德國在一戰後的海軍規模被限制在36艘老舊小破艦船,其中巡洋艦為六艘,最年輕的是1903年下水服役的不萊梅級柏林號與漢堡號,且只有等到艦船服役年限達到20年之後才可以開展替換艦的建造,噸位上也限制在6000噸級別。
此時的魏瑪德國海軍中,埃姆登號三年前進入海軍服役,設計上受到了協約國一方的控制委員會的嚴格管控,以前帝國海軍的卡爾斯魯厄號輕巡洋艦為藍本設計,一股濃濃的一戰風格。
柯尼斯堡級三姐妹此時才下水,艦上設施還沒有裝配完成。
萊比錫級的萊比錫號才鋪設龍骨,紐倫堡號開工要等到1934年,六艘的寶貴名額就此用完。
在這種高壓下,德國完美錯過了間戰期的蒸汽輪機與高壓鍋爐的發展,法國人的高壓鍋爐在這十年間從250psi級別逐漸上升到380psi,並逐步成熟,在經過獵豹、鷹、沃克蘭磨練之後的法國超級驅逐艦上出現了4臺鍋爐超過10萬馬力的怪物。
英國人也實驗性的採用了500psi的設計,並在驅逐領艦上使用,日本海軍此時也在不斷試驗,儘管他們的特型上仍然是284psi的艦本式鍋爐。
但德國不行,當他們開始建造大型艦艇與驅逐艦之後,他們的鍋爐一下子從260psi的級別躍升到1000~1600psi的級別,這就帶來了極大的故障率,德國中大型水面艦只在戰爭中一直飽受鍋爐與輪機故障的困擾,出勤率大打折扣,沙恩霍斯特在北角海戰中的戰沉也與鍋爐逃不開干係。
而且,德國鍋爐的出力一向對不起他們佔用的鍋爐艙空間,1934型驅逐艦的六臺鍋爐出力馬力,平均下來一臺不到一萬二。
法國和義大利這兩個4臺11萬匹的怪物就不說了,美國同樣2000噸級的弗萊徹,4臺鍋爐輸出6萬馬力,英國人的L級與M級2臺鍋爐馬力,蘇聯人在吸收了義大利鍋爐技術後也能在基輔上用4臺鍋爐發出馬力。
就連日本也是從4臺5萬馬力的特1型進步到陽炎級的馬力級,天津風上還實驗了2萬馬力的鍋爐,最終成為了翔鶴的動力系統。
到了島風上,三臺新型試驗型ロ號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過載時最大可產生匹軸馬力(標準運作為匹軸馬力),在1943年4月7日的過載全功率試驗中,排水量2894噸的島風在過載條件下跑出了40.9節的高航速。即便船廠在試車時並非常規的2/3戰鬥狀態,而是更輕的1/2狀態,燃油和彈藥搭載少了六分之一,放水放出個瀨戶內海,成就了他們口中的最速のつむじ風。
德國人在二戰鍋爐競賽中輸的一塌糊塗,各參戰國中基本穩居倒數第一,以至於後期的1942B型與1944型上直接使用8臺一萬馬力的柴油機了事。
但德國的柴油機則不同,他們的艦用柴油機執行穩定,體積較小,十分適合當下的飛虎軍海軍使用。
既然鍋爐已經選擇了義大利產品,柴油機選擇德國也不是什麼不可以接受的事,只不過要注意轉手交易,規避條約的限制。
嚴夏透過荷蘭LVS公司向德國的各大發動機廠商發出競標,最終,寶馬廠透過贈送一條摩托生產線外加單獨設計一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