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恐怕還沒有人比她在山林中更如魚得水,更別說對手是一群對此很不熟悉的人。果不其然,不一會他們就失去看蘇檀清的蹤跡。
越看對手對山林的不熟悉,蘇檀清的心越往下沉,因為越是這樣越像遊牧民族。有極高的箭術,卻不是要常用弓箭的獵人。
他們行事也極有紀律,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沒人說話,從語言判斷是不行了。但是單單從面孔看也看不出來啊,太不確定了。
蘇檀清思考了一下,想起蒙古人是極為重視鬍子的,被毀鬍子是極大的侮辱。這種侮辱程度,大概跟中原人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差不多。
蘇檀清想想身邊的人,雖說也是很重視鬍子,但那是面子問題,也是外貌問題,不留也可以,不過大概別人看他的目光跟看人妖差不多。
總的來說不是那種你要我鬍子我就要你的命的那種。
於是蘇檀清隨手抓住一個卸掉下巴綁起來,對方很憤怒,但是還是不說話。
蘇檀清拿出小刀,但是他明顯以為蘇檀清是要折磨他,並沒有想到鬍子上。於是蘇檀清再找了個火摺子出來,當著他的面吹燃,然後拽著他的鬍子,把火摺子慢慢靠近。
果然,這次他意識到了蘇檀清的意思,眼裡的流露出的痛恨就像蘇檀清正準備殺他最重要的人一樣。
蘇檀清看見這種目光心裡更沉,心裡雖有些不忍,但想到蒙古軍隊喜歡屠城的習慣,蘇檀清還是硬下心腸頂著這種目光拿出小刀颳了他的鬍子。
刮完之後看他的神情,看蘇檀清的目光真是不共戴天的那種。蘇檀清就讓他這麼綁著,再去抓了其他人試驗。後來真的有人說了蒙古語,雖說他大概是在放狠話,不過蘇檀清只需要知道這是蒙古語就行了。
近距離當面殺人有些艱難,但遠距離射殺還是能做到的,特別是對方很有可能是惡名昭彰的蒙古軍隊的時候。
越是聽到他們以為沒人想要撤退時說的蒙古語,蘇檀清心情越是沉重,她的優越感還遠遠沒有達到覺得自己能與著名的成吉思汗對抗的地步。
差點統一歐亞大陸的軍隊……
☆、第61章
蘇檀清不記得具體元朝有什麼政策,但她記得元朝是拿漢人當牲口看的。不但人等分為四等,漢人連名字都不能有,朱元璋的的朱重八就是因為這樣來的。
那些什麼奇葩的“初夜權”;什麼蒙古人殺一個漢人只需要賠殺驢的錢就可以了;有些地方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會殺掉;山東的二哥才是敬稱之類的記不清無法查實的東西蘇檀清就算不信,也知道遊牧民族一向的作為。
歷史上還沒有哪個遊牧民族對中原的農耕文明抱著善意的,即使有什麼交好時段也是因為他們沒辦法侵略下來。
更何況蒙古軍隊的屠城政策可謂是“聲名遠揚”,他們自己都對此毫不避諱。
自從看見了即將到來的外患,蘇檀清只好回去翻以前的史書。自從知道是架空後,為了避免混淆,蘇檀清很久沒有碰過以前的史書了。
宋朝新武器的研製逐步推進,還研製出了投石機。北宋時已廣泛使用火藥武器,如蒺藜火球,類似於今天的□□,後期還出現了爆炸性的霹靂炮。
12世紀發明了管狀火器。現存的元朝至順三年(1332)銅火銃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據《宋史》記載,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元兵攻靜江,靜江外城被攻破,邕守馬成旺及其子都統應麒投降,“獨塈部將婁鈐轄猶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軍圍之十餘日,“婁乃令所部入擁一火炮燃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明朝學者茅元儀在著作《武備志》描繪了這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