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永濟渠的貝州段,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有『點檢作天子』五個字。」
第一塊是石碑是飛鷹堂所為,第二塊石碑卻另有其人,侯雲策手扶下巴,皺著眉目,看著同樣迷惑不解的孟殊。
(第二百四十二章)
第243章 間接查探
大梁侯府的書房秉承了侯雲策最喜歡的格局,均設在左廂房的第三間房屋,而小院的正房,則闢為一間會客廳。書房和其他房間相比多了一道厚實的布簾,使屋內光線稍稍有些暗。
書房內有一張胡桌、四張胡椅、一排書架以及一個暗室,牆上掛著一張地圖,大梁侯府書房、靈州侯府書房還有以前在鳳州的書房,不同地方的書房,其內部陳設基本一樣。
侯雲策撫著下巴,敲打桌面,自言自語道:「第二塊石碑是誰放的,有什麼目的?誰能得到好處?誰又要為此倒黴?」
香孩兒是指楊光義,洛陽城的老居民均知道此事,而點檢之職,就是指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第一塊「香孩兒坐天下」石碑是飛鷹堂所為,而第二塊刻有「點檢作天子」的石碑則有些出於侯雲策的意料。
侯雲策在心裡把幾位重臣和帶兵大將全部過了一遍,一時之間,猜不出做這事情的目的,不由感慨道:「大梁城內暗流湧動啊!」
孟殊掌握飛鷹堂,手中握內各式各樣的情報,卻對此事沒有一點頭緒,他沒有隨口猜測,只是靜等著侯雲策下結論或新的命令。
侯雲策看到孟殊沉穩地坐著,問道:「沒有線索?」
孟殊搖頭道:「此事真是出人意料,在下想不出誰會做此事?」
侯雲策當上節度使以後,養成了揮手的習慣,可是回到了大梁城後,在中書門下,和他一起辦公的都是老資格的宰相,揮手這個習慣動作自然沒有用武之地,今日面對孟殊。侯雲策不自覺地又揮了揮手,道:「無風不起浪,有果必有因,扔第二塊碑的人,必然是有相當份量,平民百姓不會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幹這件事情。」
這個判斷自然是正確的,孟殊點點頭,表示贊成侯雲策地意見。
「飛鷹堂要略略作一些調整。對李重進、張永德、楊光義、韓通、石守信、李繼勛等幾位帶兵將領的異動都要有所掌握。」
侯雲策對於包括宰相在內的幾個文臣都比較放心,從大武以來的歷史來看,文臣並不能成為改朝換代的主角,最多起到輔助作用,篡奪皇權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如今楊光義已經離開大梁,可是其他統兵大將仍然實力雄厚,前門驅了虎,說不定後門就要來狼,既然侯雲策這個三皇子能夠到中原「復國」,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發生?
孟殊探身問道:「還是用老辦法嗎,用不用其他手段?」
「仍然是間接查探,不必加上其他手段。」
何謂「間接查探」之法。就是飛鷹堂人員打探這些將領的訊息之時,並不同這些將領直接接觸,而是透過「間接查探」地方式瞭解這些將領的情況,監控方式的轉變開始於顯德五年。主要是為了掩藏飛鷹堂活動的痕跡,各地分堂也基本採用「間接查探」之法。
採用「間接查探」經過了多重考慮,飛鷹堂以前為了打探禁軍情況,費了極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不過這種辦法有三個的缺點,一是風險大,若出事則容易把飛鷹堂牽連出來;二是禁軍徵戰頻繁。加入飛鷹堂的禁軍軍士接連陣亡,使心血白費;三是飛鷹堂是不敢輕易招惹中上層軍官,收買的多是禁軍下層軍官和軍士,他們往往得不到什麼有用地情報。
基於上述三個原因,孟殊在顯德五年靈州之行以後,就放棄了在禁軍中安插釘子的做法,而是採取的侯雲策提出的「間接查探」辦法。
「間接查探」通常採用五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