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長江北岸還有舒州、薊州、黃州等地為南唐軍掌握,大林水師作出強攻金陵之勢,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金陵,而在於舒、薊、黃等江北之地,若這幾州到手,按照楚州夜談之計,南征之戰也就算是完成了。
大林水軍試探著進攻長江南岸南唐軍水師,南唐軍水師並不出戰,只等大林水軍靠近之時,則岸上投石機齊發,上游就會順流而下數十隻小船,這些小船隻要釘在大林戰船之上,受到重賞地南唐水手們就點燃火藥,焚燒大林戰船,經過數次激戰,大林水軍接連被擊沉了三艘玄龍船、十多艘玄蛟船和無數小船,卻難以攻上長江南岸。
楊光義怒斬臨陣退卻的兩名指揮使以後,改變了戰術,並不強攻南岸,而是把投石機的石塊全部換成了裝有猛火油的陶罐,趁著大霧天氣,偷襲了南唐水師營地,一舉燒毀了南唐金陵水師的主力戰船。
此戰以後,南唐水師再無力與大林水師爭鋒,大林水師縱橫長江,長江對於大林軍隊已不是天險,隨時可以擇機而動。
這時,大林君臣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北漢主劉鈞突然派出北漢軍隊,從石州出發,深入周境,已至隰州,大林極有陷入兩面作戰地困境。
侯雲策得知此事後,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應該全軍出擊,盡全力壓迫南唐,讓其不戰而降。
當侯雲策趕到林榮帳前之時,林榮已下達了全線開展壓迫性進攻的命令。
大林水師選擇了數個南唐兵力薄弱地登陸點,數支大林軍小部隊出現在長江南岸,與時同時,已聽命於大林的割據勢力荊南高保融和吳越錢俶分別派兵助戰,荊南軍兵威直逼鄂州。吳越和南唐多年徵戰,本是世仇,此時派出大小戰艦四百艘,水軍一萬七千人,也向金陵進發。
南唐軍一向懼怕大林軍,見大林軍、荊南軍、吳越軍齊聚長江,軍心頓時惶惶,各種謠言四起。張河源卻並不驚慌,主力仍然原地駐防,守住沿江重地,另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沿長江岸邊搜尋登陸的大林軍小隊。
金陵城內,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了許多傳單,傳單分為兩種,一種歷數張河源輕言兵事因而惹來大林軍、作戰不利毀掉水師等等種種罪行,另一種則是表明了大林軍只要並不想攻打金陵,只要割獻江北之地,大林、南唐就可結為盟友,永不興兵。
這兩種傳單數量極大,全部貼在鬧市區和官衙之處,很快就傳到了南唐宮殿。李景、馮延已早就畏大林軍如虎,見張河源也抵擋不了大林軍,早已起了議和之心,接到傳單之後,自然知道這是大林軍傳遞過來的資訊,失掉了長江金陵水師和鑾江口水師,江北諸州遲早要丟失,因此,李景對於「割讓江北之州換取和平」之議並無異議,再派兵部侍郎陳覺帶上江北淮南十四州的地圖、人口表冊,到江北大林軍處議和。
至此,大林徵南唐之役總算取得初步的成果:從顯德三年開始,大林軍三徵南德,到顯德五年三年正式簽訂了盟約,南唐十四州、六十縣、二十二萬六千五百七十四戶盡歸大林,南唐奉大林為正朔,從此對大林稱臣。
南唐禁軍大將軍張河源抗拒大林兵,被押送大林治罪。
馮延已、陳覺等退敵有攻,各得無數賞賜。
陳覺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江南不產鹽,希望得到江北海陵鹽田,以供南唐之需,林榮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只是為了獲得暫時穩定地後方,同意每年給南唐食鹽三十萬斛。從此,南唐失去了江北十四州,又失去了所有鹽田,南唐軍三傑一人投降一人戰死一人治罪,國力進一步衰弱。
大林經過三年徵戰,穩定了南方,轉向把目光投向了北面的契丹。
(第二百三十八章)
第239章 判兵事
三年血戰,南唐終於俯首稱臣,交出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