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軍北伐是由侯雲策全權策劃,準備得十分充分,特別是以原侍衛軍統帥李重進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把攻打西蜀的架式做得十足,又暗通永濟渠,加快了運兵的速度,保障了後勤供應。
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運作,北伐大軍才做到了出其不意,雖然是在契丹控制區域內,但是大林軍的集結速度反而明顯快於向來以機動靈活見長的契丹軍。
林榮下令道:「龍捷都指揮使袁彥聽令,你部迅速搶佔拒馬河上的固安渡口,架起浮橋,確保禁軍主力過河。」
(第二百六十章)
第263章 修伏橋
瓦橋關距離固安渡口足有百里,龍捷都指揮使袁彥得令後,急忙率領著龍捷左廂軍一萬人馬,馬不停蹄地朝固安渡口撲去。
固安渡口,將是大林主力渡過拒馬河的主要渡口。
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趙晁帶著臨時徵集的數千百姓緊隨其後。趙晁在高平之戰時,因勸阻林榮而差點被殺,高平之戰獲勝以後,林榮知道趙晁也是一片忠心,怒氣稍歇,便將趙晁放了出來。不過,趙晃還是因為此事被貶出禁軍,在邊鎮鬱鬱不得志數年。這次重組禁軍,趙晁自己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並沒有忘記他,任命自己為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趙晁來到新禁軍以後,整軍訓練十分賣力。他原本是禁軍將領,這些事情做起來自然輕車熟路,龍捷右廂軍很快也就象模象樣了。
此時,一萬軍士和五千百姓混在一起,部隊行進速度就如蝸牛一般,趙晁騎在馬上,不停地呼來換去。
這些百姓全是瓦橋關和益津關臨時徵調的,他們雖是漢人,卻受到契丹人二十多年的統治,對大林軍還很有成見,趙晁出發前,侯雲策專門到軍中交待了一番,嚴令對這些百姓動粗,所以趙晁儘管心中著急,口中也只是罵罵咧咧,終究沒有動用鞭子。
走了三十多里地,不少百姓吵著要休息,這下可把趙晁惹怒了,他甩了一個響鞭,打得一個年輕力壯的懶漢如被踩了尾巴的狗一樣,猛地跳將起來。
趙晁罵道:「軍士們是負重行軍,猶自不歇,誰敢再坐在地下。莫怪老子翻臉不認人。」趙晁任邊將之時,和西蜀人多有接觸,因此,「老子」等詞也用得極為順溜。
眾百姓見大林將發橫,也就不敢再鬧。
在清泰三年,也就是公元九三六年,石敬塘為天平節度使。石敬塘的部將劉知遠勸其不從。石敬塘虛其兵不足以與李從珂對抗,參軍桑維翰便提議借兵於契丹。
石敬塘借兵心切,竟然主動割讓了幽雲十六州。從九三六年到九五九年,幽雲十六州已被契丹佔據了二十三年,在徵調的數千老百姓中,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下之人,他們心中的朝廷向來都是契丹朝廷,此時突然出現的大林軍和大林朝廷。讓他們感到深深地恐懼,幸好大林軍並不是十分粗暴,雖然不停地催促前進,雖有軍官動手打人,但是和契丹軍人相比已是好了許多。
當劉重進和趙晁兩部在固安渡口匯合以後,立刻開始著手搭建浮橋,橋對岸不時有小股契丹騎兵出現,負責保護施工的劉重進根本不理會這些騎兵,只在南河岸佈置了百名弩手。控制道口,強弩正是騎兵的天敵,這些騎兵試著接近架橋的渡口,被強弩一陣亂射,只得悻悻而退。
按照幽州守將蕭思溫的命令,拒馬河北岸契丹軍主力均已朝幽州集中,在拒馬河北岸只留有少數騎兵,他們人數太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林軍在拒馬河南岸安營紮寨。
林榮是心細如髮、事必躬親之人,所以他在下詔毀佛以後,他才會親自去劈佛象,才會親自去規劃大梁的城市擴充套件,此時,北伐大軍挺進幽州,固安渡口是一個快捷通道,林榮等到龍捷都指揮使袁彥離開之後。心中總是牽掛此事。
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