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的這個報道頓時點燃了整個好萊塢媒體的熱情,好萊塢媒體對電影的熱愛彷彿信徒對上帝那般是真愛啊。儘管好萊塢媒體以八卦媒體和娛樂媒體為主,但並不妨礙他們去研究任何和電影有關的技術。何況大洛杉磯市大學無數,僅僅是公立大學就有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三家,而私立大學更是包括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洛杉磯電影學院、西方學院(奧巴馬母校)、南加州大學等數所學校,要去了解“粒子渲染技術”和“全景聲技術”那完全不是任何問題。
在瞭解了這些技術的未來應用之後,好萊塢的媒體都驚訝了。原來“粒子渲染技術”發展到極致之後完全可以實現裸眼3D,讓一個活生生的電腦虛擬人站在你的身邊,而你卻無法分辨他是否是真人;而全景聲和真自然聲音技術則可以讓觀眾在螢幕前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氣息。於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未來電影場景出現在人們面前,未來的電影世界裡,觀眾不僅是看電影,更可以參與到電影裡去……當然,根據南加州大學的教授說法,這樣的技術在未來五十年內可能還會停留在實驗室裡,但的確是可以實踐的。
南加大這位教授還無比驕傲地說:“這就是互動電影技術,這個技術是本校榮譽畢業生傑德謝爾曼先生在五年前提出的一種設想。讓我驚訝的是,謝爾曼先生居然在逐步實現這個夢想。他曾經說過,電影是一個造夢的技術,未來我們會讓電影真的成為人類美夢成真的地方。你知道嗎?我現在天天去健身,為的就是這個技術真正商用化的那天,我能成為第一批觀眾!”
如果說《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只是點燃大家的好奇心,那麼《洛杉磯每日新聞》跟進的這篇報道簡直讓整個大洛杉磯市乃至整個美國觀眾的好奇心都爆炸了。無數人在追問,“互動電影技術”是真的可以實現的麼?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幾本科技雜誌,同時也是網際網路技術和電腦技術專業刊物的領袖——《連線》用了整整一期的版面來分析“互動電影技術”的可行性。
他們用了“網路遊戲”這個產品去類比“互動電影”,因為網路遊戲正式透過玩家的主動能觀性去推動情節的發展。在網路遊戲中,玩家個人的技術和社交關係將決定遊戲劇情的發展。按照《連線》的分析,以後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可能需要幾天乃至幾周,甚至長達幾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因此《連線》編輯認為,“互動電影在技術上幾乎沒有多少難題需要解決了,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的編劇人數足夠多了麼?”
傑德謝爾曼也自然關注著媒體的報道,沒想到媒體居然最後已經挖掘到了“互動電影”和“網路遊戲”的異同性上了。傑德不由得搖了搖頭,覺得媒體有些魔怔了。傑德心目中的電影還是一個講故事的藝術形式,這就決定了電影只會提高觀眾的臨場感而不會讓觀眾真的參與電影劇情的推動,你以為這是《無限恐怖》啊!
不過媒體提出的那種“新電影”或許將成為另一種藝術形式,但絕對不是電影。傑德沒有透過媒體發聲,而是在整理自己的行李。由香港電影學會和香港影評人協會聯合舉辦的“香港全球電影人論壇”將在12月舉行。雖然這次論壇到會的大部分是兩岸三地的電影人,但是日韓也是有幾位新生代導演出席。反倒是歐美電影圈對這個論壇非常冷淡,不僅歐洲電影人集體婉拒了這個論壇,甚至連重視亞洲市場的美國電影圈也沒來幾條大魚。因此當論壇宣佈傑德謝爾曼將出席的時候,倒是將亞洲的媒體嚇了一跳。
傑德看了下組委會給自己安排的行程,無非是參與什麼“華語經典電影評選”和“華語電影交流座談”等活動。不過讓傑德驚訝的是,這次自己居然有機會能和一位分管文化宣傳的副總理面談。很顯然,那個古老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