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塑居 孫悟玄拿著一塊桃木在認真的練習著刀工。 十殿閻羅的神像仍然在空中飄浮著,被玄黃之氣包裹著。 封神臺上,同樣有著巨量的玄黃之氣不斷傾瀉而下,灌注進封神榜內。 天地人三書都在快速的孕育成長著。 其中人書生死簿更是在快速的翻轉著。 張玄收回視線,重新看向手中的一塊桃木,暗忖再雕刻一尊什麼神像呢? 十殿閻羅有了,四大判官怎麼能夠少得了呢? 前世傳說中四大判官為:賞善司魏徵、罰惡司鍾馗、察查司陸之道、陰律司崔珏。 當然其他的說法,比如說賞善司為包拯,察查司為寇準,陰律司為范仲淹;不過這並不重要。 張玄想要借鑑的只是前世的地府架構,而非是前世的傳說人物。 四大判官為十殿閻羅的屬官,可說是位高權重,輔佐十殿閻羅執掌地府事務。 其中賞善司和罰惡司顧名思義,便是處理善惡之鬼事宜的。 賞善司執掌善簿;罰惡司執掌惡簿;分別記錄著所有鬼魂陰陽兩界的善惡之事。 兩司判官會根據善惡簿的記錄,分別對鬼魂進行判罰,然後交由十殿閻羅進行核定後,最終執行。 察查司的職責比較廣泛,可以重要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對鬼魂陰陽兩界所作所為的查探記錄;另一塊則是對地府眾神的監察,凡是地府眾神,皆在其監察範圍內。 地府眾神若有不法行為,則都會被察查司記錄在案,並呈報給十殿閻羅甚至陰天子來進行處理,可說是許可權極大。 陰律司一定意義上相當於地府的司法和檢察機關,負責地府諸般法律法規的制定和監察工作。 四司之間既有區別,亦有重疊,可說是設定的非常科學合理。 各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衡,誰也不會一家獨大。 張玄沉思良久,倒也沒有推翻這四司的設定。 賞善司,張玄決定塑造成文官形象,畢竟前世傳說中的無論是魏徵還是包拯,都是文官。 張玄刻刀及雕刻了下去,刻刀飛舞間,一尊中年白面書生形象就現出了真容。 一身判官神袍,白麵短鬚,雙眼微眯,天然就帶著幾分笑容,笑眯眯的看著前方。 翻轉神像,張玄就刻下了“賞善司之判官神位”幾個大字。 隨著神名落下,虛空再次炸響,無邊的玄黃之氣再次凝聚。 張玄輕輕一抖手,這尊神像就飛起,也飛到了十殿閻羅神像旁邊,飄浮在當空。 張玄看了笑了笑,也不停手,再次一張手,一塊桃木出現在掌心當中。 刻刀再次飛舞,片刻時間,再次一尊神像現出身形。 只見這尊神像,身著判官神袍,滿頭黑髮猶如鋼針,根根聳立,連鬢絡腮鬍子,豹眼虎目,通關鼻樑,四字闊口,背後揹著一柄闊劍,腰間掛著一冊書卷,兩目露出道道寒光,目視前方。 好一尊威嚴的判官神像! 張玄再次刻下神名:“罰惡司之判官神位”,然後再次將神像丟擲,飛到了賞善司判官神像旁邊。 虛空中無邊無際的玄黃之氣不斷地灌注而下。 接下來,張玄手中不停,很快察查司和陰律司兩尊判官神像也陸續雕刻完成。 隨著四大判官神像完成,虛空之中,再次熱鬧起來。 十殿閻羅、四大判官十四尊神像懸浮在空中,無邊無際的玄黃之氣將十四尊神像牢牢包裹其中。 張玄看著空中的神像,滿意的點了點頭,感覺金丹期的桎梏再次鬆動了一絲。 張玄嘆了一口氣,他這個金丹期可不好突破啊! 其實張玄明白,他的築基期和前世傳說的築基期不是一回事;而金丹期更不是一回事。 前世傳說中築基期,在整個修行之路上,甚至連真正的起步都不能算,甚至一定意義上還只能算是凡人。 但張玄的築基期顯然不是如此,莫說鬼王、妖王,便是鬼帝、妖帝,張玄都可以抗衡。 這能是剛跨入修行路的凡人可比的嗎? 透過上次在有間客棧,張玄遠端與一尊屍帝的交鋒,讓張玄對自己的實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顯然他的築基期不是那般簡單的。 其實張玄有所猜測,或許他可以碾壓鬼王、妖王,抗衡鬼帝、妖帝,並非單純是因為築基期的實力,或許更多是無邊的氣運和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