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事!秦王的左右侍衛紛紛拔刀,擁上來要砍藺相如。

藺相如怒睜圓眼,喝斥眾侍衛,侍衛皆被嚇退。

秦昭襄王能震懾天下,但此時無異於人質,他知道藺相如這個瘋子什麼事都能幹出來,還是不要冒險為好,於是滿臉不快,勉強敲了一下瓦盆。

藺相如立刻滿面春風,環顧四周,召趙國御史上來,命令記下:“某年某日,秦王為趙王敲瓦盆。”

秦之群臣見君王遭此羞辱,都不甘心,於是建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祝賀。”

藺相如寸步不讓,高聲道:“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祝賀。”

秦昭襄王一直喝到酒宴散席,一點趙國的便宜也沒佔到,想把趙惠文王當楚懷王那樣處理了吧,又明知“趙亦盛設兵以待秦”,所以最終也沒敢動。

昭襄王畢竟不是莽夫,沒忘了“澠池會”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雖被藺相如羞辱了一回,但還是忍了,反而主動提出,要送自己的孫子,也就是秦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去趙國做人質,以示對趙之誠意。

第十六章堂堂大秦被趙國涮了一道(5)

這位王孫異人,確乎異於常人,他這一入趙,後面就要引發一系列驚天動地的事出來。

回頭我們再來看澠池會。藺相如忠勇可嘉,維護了趙國的面子,但他的匹夫之勇也大有問題——兩國交往,切忌在交際場上逞口舌之快。大國最終制勝的法寶,是在於合縱連橫的長遠戰略。你羞辱了人家,人家哪能無動於衷,定會要你用血流成河來償還。

澠池會雖有喜劇效果,但秦畢竟按照原計劃達到了目的,安撫住了趙國,卸掉了後顧之憂,終於順利拿下楚國的郢都。

九年之後,秦國已經基本制服了楚國,掉過頭來,才來與趙國算這筆賬。

兩國積怨已久,終因一事不和,爆發了著名的“閼與之戰”。

事情緣於秦國攻趙,拔取藺、離石、祁三地,突入了相當於今日的山西腹地,斬殺甚多。趙惠文王無法,只得求和,送公子郚入秦為人質,又請求以焦、黎、牛狐三城,換回上述失陷的三地。

秦答應了,歸還了三地。可是趙惠文王也學會了秦的詐術,通知昭襄王說;“藺、離石、祁遠離趙地而靠近貴國,是由於有我先王和先臣的功勞,才屬於趙。我的才能就不行了,連社稷都不保,怎麼能保住這三地?所謂換地,都是我手下幾個不聽話的大臣乾的,我也管不了他們。”

這等於是賴賬,公開決裂。昭襄王大怒,於是在他執政三十七年那年,派胡傷率軍進攻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西),準備在拿下閼與後,一鼓作氣攻邯鄲,把趙國廢了算了。

趙國毀約,涮了秦國一道,秦出兵是名正言順,士氣很壯。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秦軍抵達閼與後,趙惠文王也覺得這事不好收場,急召大臣商議。他先問廉頗:“可救不?”

廉頗說:“那個地方,路遠,地形狹小,難救。”

惠文王又召名將樂乘來問,回答跟廉頗一模一樣。

最後叫來了趙奢。趙奢的膽略,在前二人之上,他說:“那地方確是路遠地狹,但猶如兩鼠鬥於穴中,勇者勝。”

好,要的就是這種膽氣!惠文王立刻授予趙奢虎符(調兵牌),讓他去迎戰秦軍。

哪想到,趙奢帶兵離開邯鄲才30餘里,看看離閼與還有百里,就命大軍紮營,不再動了,還下令加固營壘,在營區周圍修了許多屏障。

這一駐紮,就待了28天,紋絲沒動。

在閼與那一面,秦軍是趕了兩千多里路來的,人困馬乏,糧草也不多,急於尋找戰機。見趙軍居然龜縮起來了,就試圖把趙軍主力引出來。於是派出一支人馬,直撲邯鄲方向,圍住了離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