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頭,長點記性,他就明白不了。正因為我們教法不當,不能使其明白怎樣做才好,如果此時突然又打又罵,就會加劇他們的緊張不安,導致他們急躁發怒。
可見,自閉症者的大發脾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周圍的人對自閉症的無知、誤解以及對應不當而引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我們這些周圍的人應該反省——平時使他們陷入痛苦之境,實在對不起。
我們周圍的人應該考慮一下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法來告訴他們正確的行為舉止,如果語言不能溝通,則可用一些視覺手段來傳達資訊,促使他們理解。
我以前一直努力地觀察徹之,從他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來揣摩他發出的訊號(如果是他喜歡的事物,他會笑嘻嘻地靠過來;如果是他討厭的,則會逃走、坐地耍賴、又哭又叫);從他的具體的行為來推敲其想法和心情。察顏觀色,煞費苦心。
*衛生間?操場?
徹之把自己的意思透過語言傳達給對方,一得到回應,便有了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就感轉化為想再交流下去的動力,使他體會到與對方交往的樂趣,從而產生更加明確地向對方傳達本章的要求,學會留心靜觀其行,傾聽其言。
最初我也覺得徹之既笨又懶(屢教不會,了無幹勁),後來才知道,只是因為我們這邊說的話並沒有傳達到他本人而已。“把那個拿來”、“放那裡”諸如此類虛泛的指令,往往使他無所適從,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的傳達方式有問題。我們應該避開“那兒、那裡”這些模稜兩可的詞語,儘量完整具體地說出事物的名稱。
在靠語言不能明白的時候,就出示實物或視覺上能看懂的東西,有時還請政嗣來做示範動作供徹之模仿。
在探索和實踐當中,我逐漸發覺,徹之最大的行為問題——多動症的產生原因不在其本人,而在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的我們這邊。
徹之本來就是個好奇心強烈的孩子,有他想去的墳,卻一直被大人牽著手(怕他搗蛋惹禍),欲去不得,欲罷不能。倘若長期置身於這種被監視境地的話,換了誰都會逃之夭夭吧。
於是在徹之想逃離教室時,就問他去哪裡,衛生間、操場?比如,他回答衛生間,就可以說“好的,請去吧”。
熟悉了這套路之後,他在教室裡一待膩了就喊著要去衛生間。針對這種情況,我拜託老師要不要對他說“等一下”、“過一會兒吧”等語句,因為這些語句意思曖昧,時間界定寬泛,不知要等到何時才好,反而導致徹之坐立不安,伺機逃跑。因此,對於他本人選擇的行動,不如當場允許。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裡,我都統一貫徹了這個原則。
這樣,徹之就能從容不迫地放心出去了,學校裡的老師、同學、徹之和我皆大歡喜,大家都從跑了就追,追了就跑這個模式中解放出來。①
①譯者注:放任自流不好,干涉太多也不好。過猶不及,此之謂也。對付阿福者流,也得講些中庸之道,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阿福爸爸卻雲:治阿福如烹小鮮,最忌上下騰挪,左右折騰。最近胡錦濤講話中強調:中國人要發展,不折騰。不折騰三個字,是多少代價換來的經驗之談啊,老外怎解其中堂奧,只好原封不動地翻成英文BUZHETENG,可見新舊國粹,其義一也。我信了道聽途說,死馬當活馬醫,花了大把銀子與精力,出沒多家醫院,拜名醫如菩薩,吃藥丸如炒豆,往阿福穴位打了鼠神經增長因子,其所受精神創作與皮肉之苦怎一個痛字了得!其滿腔憤恨更與何人說?真是追悔莫及!
*擴充選項
徹之以二選一的方式用語言傳達自己的意思,同學們都覺得這挺有趣的,於是每天圍著徹之問這問那,徹之也樂於回答。“××和××,哪個?”“××和××,哪個?”對這些提問,徹之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