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孩子快一歲,圓頭圓腦,白嫩可愛,才丁點就能看出是個美人胚子,一雙雙水汪汪的眼睛像足了她娘,睫毛長長一排小扇子似的,撲稜稜。
看著人的時候讓人不自覺的心軟。
李芝才當了孃的人,心裡頭母愛泛濫,於是伸手就抱著大姐兒哄了一會兒。
大姐兒不認識李芝,雖然沒哭,但手腳並用一個勁兒往老太太那邊爬。
老太太又是一陣朗聲大笑。
陪著李芝在東院裡吃過一頓飯,顧青瓷見老太太精神乏了,就把大姐接過來抱著,邀了李芝去自己院子裡坐坐。
李芝高興地應下了。
她出門也帶了一個丫鬟,眼下也沒讓跟著,只讓人照顧自己的兒子。
顧青瓷那邊的院子規矩要嚴謹得多,不是嚴肅,而是給人的感覺是各處都有章法,下人們各司其職,不會散漫混亂。
李芝那時候頭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心裡就驚羨又嚮往。
在西院裡坐了一會兒,晚上還是回那邊休息。
住在她以前沒出嫁時候的屋子,裡頭整理得乾乾淨淨。
回了屋子沒多久,白氏就過來了。
李芝難得回一次孃家,就算以往白氏對她們苛責嚴厲,可也還是生養她的娘,也沒計較以前那些瑣碎事。
畢竟出嫁女沒有誰想同自己孃家鬧僵的。
所以對著白氏,李芝也是言笑晏晏。
「娘怎麼過來了?」
白氏也擺著一張笑臉,道:「方才那麼多人,娘也沒跟你好好說會兒話,你在夫家過得可好,女婿對你可好?」
李芝就牽著白氏的手拉著她坐下。
她臉上一片羞意,低頷的腦袋,輕輕點了點頭,「都好,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夫君雖話少,但待女兒是極好的。」
白氏心中其實有些不喜,總想著當初要是把大女兒嫁給回孃家侄兒,母親現在也不用這麼愁了。
李芝從小做慣了家裡的活計,性子雖然內向,但裡裡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要嫁去了白家,有她照看著侄兒,侄兒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是這樣一事無成的,甚至連個親事都沒說上。
每每想到此處,白氏總是有些不得勁。
說不上親事,其實也要怪白家的人心氣高。
白家並沒什麼祖產,家中男丁都沒甚出息,攏共也就在鄉下有幾十畝薄田,收些租子一家人勉強餬口不餓死罷了,可以說窮得叮噹作響。
就只他們仗著和李家是姻親,總是在外頭拿這個說事,想娶人好人家的女兒。
但誰都不是傻子,白家雖說和李家有親,然說起來但你姓白他姓李,明明白白且兩家人。
且人家發家這麼久了,也沒見對你白家有什麼厚待,可見這關係本就親厚不到哪裡去。
既然如此,跟你白家做親想來沾不上什麼好處,何苦來哉。
白家一時天雞飛狗跳。
白老太太逮著機會就來找女兒,拉著白氏偷偷說事。
明明是來求人的她卻一副嚴厲的面容,說白氏是嫁了個好人家,現下發達了卻忘了母親兄弟在家吃苦,侄兒至今沒有去娶上妻子也不見她做舅母的擔心一分。
幾乎沒直接痛斥白氏不孝順沒親情。
卻偏偏白氏很吃這一套,她叫白老太太說的羞愧不已,想著李家整日大魚大肉,白家去過得清苦不已吃糠咽菜,怕是飯桌上半個月都不見葷腥。
再瞅瞅他母親身上穿的衣裳,還打著補丁,上次過來也是穿的這個。她婆婆也是差不多的年紀,如今卻儼然是個富貴老太太模樣,身上穿著是上好綢緞料子做成的嶄新衣裳,手腕上帶著幾個大金鐲,面容紅潤,精氣十足,日子不知道過得多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