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如送出了兩本經書,身影自胡家店中消失,須臾之間又出現在了震罔城東北角上。
此間,正是當年他和青致真人一起進入枉死城,最後從此返回的門戶處。更是他發下大宏願,手提屠刀怖畏天下,護佑良善,做最後一個提刀之人的地方。
作為他與道門中人首次結交之所,更是他的發願之地,貞如自然就將此地作為了他東遊的第一站。之所以不能帶上徒弟素慧一起,也是因為此地的緣故。
清除了枉死城的惡鬼之後,貞如便回去了寺裡繼續修行,兩年之後的某一天晚上,卻無端端的做了一個夢,將他又引來了這裡。
修道之人,行止坐臥皆是修行,怎麼可能會無端生出夢境,更何況貞如乃是修行有成的大德高僧,打坐之時必然會進入無思無念無求無想的無相境界,無端做夢,則必有所指。
夢境之中,貞如只見一團明黃光芒自東而來,在他身前停住之後也無任何異象,只是沉吟了一句話,便就此消散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貞如從夢中醒來,沒有絲毫猶豫的化虹而去直奔東面,於晨曦之時趕到了震罔城東北角,在高大城牆下的草叢之中,發現了一個被袈裟包裹著的嬰孩。
嬰孩睜大雙眼,既不掙扎也不哭鬧,見貞如到來竟然來露出開心笑容。貞如抱起嬰孩,但見孩子額頭靈臺一片柔光,好似上好的琥珀水壁一般,在裡面浮浮沉沉著一顆金色的舍利子。
貞如低聲誦唸一聲佛號,伸手覆在了孩子的額頭上,那片柔和光芒順著他的手掌離開了孩子的額頭,嬰孩原本明亮的眼睛瞬間變得迷茫,然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好似雄雞報曉一般,一縷晨曦自天邊亮起,整個震罔城瞬間大白。
貞如將孩子帶回了寺裡撫養,這孩子也表露出了極好的天資和佛性,三歲時候就已經能夠誦讀經文,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和寺中諸多前輩對坐講法,不落下風。
如此良材美玉,自然深得寺中無數人的喜愛,個個都想將他收為弟子,明裡暗裡和貞如說過很多次,但是無奈貞如始終都不表態,讓一眾人都有些無可奈何。
按道理講,這孩子只重各類經卷佛理,卻不喜歡修行外力增長境界,其實不太適合實力高強的貞如來教導。但是他一天不開口,就始終有人求而不得,卻偏偏又不得不惦記。
在孩子十二歲的時候,貞如終於提出收他為徒,賜法號素慧。
但是在那之後,貞如還是從未教授過素慧任何修行法門,倒是寺中那些尋常人不得借閱的珍貴經書,都經他之手拿給了素慧。
貞如之所以遲遲不願收徒,也不願別人收徒,更不想帶他來到震罔城,其實都只因同一個理由。
在此處,曾有一位大德高僧、現世活佛,為了一眾冤魂惡鬼散盡修為,許下大願,要再修三世苦行,三世枯坐,三世誦經,來償還此間罪孽。
貞如自知當不起他第一世的師父,但是也不想他被別人妨礙了宏願踐行,就只能勉為其難作下師徒之名,卻不敢教授他任何東西。
不帶他來此,是怕他想起了前世記憶,反倒盡受其累,不得自由。
貞如在城牆角待了片刻,便動身繼續東遊。不由得想起曾有小乘佛教玄奘法師西行求經,今日自己東遊解惑,何嘗不是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之舉?
想到此處,貞如思慮通明胸懷大塊,行走之間兩袖帶風,在城鎮村落之間,貞如便緩步而走,路遇所有人都能帶給他們一陣安寧祥和之意。遇到無人山野荒原,便又一步一座山頭,一步一條江河,閒逸瀟灑,好不快哉!
如此行了不到數日,便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那人悄悄地跟在後面行了百餘里,到了山野無人處才主動現身,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