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唏噓的心情站在委託商店的門口仔細打量了一番後,李然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用力的推開了委託商店的大門,直接邁步走了進去。
“叮鈴~叮鈴!”
隨著大門被李然推開,掛在門頭的鈴鐺叮鈴鈴的響了起來,提示著店裡的工作人員來客人了。
店裡兩個年輕的工作人員,此時正湊在一起聊著什麼,聽到鈴聲響起不約而同的把臉轉了過來,一起看向了站在門口的李然。
李然見狀連忙擠出了一個笑臉,想要開口表示自己就是進來隨便看看,讓他們不用招呼自己了。
不過還沒等李然開口,那兩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卻不約而同的又把臉轉了回去,然後又繼續自顧自的聊了起來,一點兒想搭理李然的意思都沒有。
李然見狀倒是沒有生氣,只是無奈的撇了撇嘴,然後自顧自的在店裡逛了起來,反正每樣商品的下面都有標註價格,他也用不看別人臉色去問價格。
再一個李然之所以不跟他們計較,並不是他的脾氣有多好,而是在那個年代裡,所有商店裡的售貨員都是這個德行。
什麼服務意識,什麼銷售業績,什麼顧客滿意度這些,對他們這些售貨員來說全都特麼的都是扯淡。
反正店裡賣不賣東西,賣了多少錢,顧客滿意不滿意,跟他們售貨員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要知道他們可都是國營單位的正式員工,每個月領的全都是死工資。
只要是他們人來班了,就是往那一戳什麼也不幹,哪怕是最後連一件商品也沒賣出去,每個月的工資也不少拿一分。
反過來說的話,他們就算態度再好,再勤快,賣出的商品再多,顧客對他們的服務再滿意,他們也不會因此多拿一分錢。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售貨員的工作態度能好的了麼?真的以為喊喊口號,沒事兒幾堂思想課,就能徹底改變人天生自帶的劣根性?
您別做夢了,還是洗洗早點睡吧,要是真能這樣,咱們早就進入共產主義了,還搞改革開放幹嘛?
所以~這些售貨員對你什麼態度,那完全要看他們當時的心情。
假如你運氣好,趕售貨員今天家裡面有喜事兒了,比如出門撿錢包啦,談了心儀的物件啦……,他的心情好了,那他對你的態度就會好一些。
萬一你要是運氣不好,恰好遇到售貨員的家裡出事兒了,比如什麼他媽改嫁啦,物件變心啦,隔壁老王總去串門兒啦,出門丟錢啦,又或者是他兒子不像他啦,這些讓他們煩心的事兒。
那您就自求多福吧,別說是對你愛答不理態度不好了,萬一售貨員的火氣來爆打你一頓也不是沒可能。
要不您以為,那時候商店的牆掛著的員工行為守則裡,不許打罵顧客這條是怎麼來的?那是從實踐當中得來的。
哪怕咱們李然神勇無比,可以打的那兩個售貨員連他們媽的也認不出來他們,可是打壞了人你也要賠錢不是?
李然雖然有錢,但是這個錢咱們也不能這麼糟踐不是?有這個錢買點好吃的,或者給槐花兒買件新衣服,博美人一笑的同時咱們還養眼了不好麼?
即便是退一萬步,咱們打了他們白打!
那您從今以後,還想不想在商店裡面買東西了?
要知道那時候可是物資極度緊缺,很多東西一到就被眾人搶購一空,店裡面有什麼東西,賣不賣給你,賣給你什麼樣的,很多時候都是憑著售貨員的一句話。
你要是打了售貨員,那以後也別想在這裡買東西了,即便是有時候東西在明面不得不賣給你。
但是雞蛋專門給你拿壞的,蔬菜水果專門給你拿爛的,時間久了誰也受不了,所以也就沒人敢惹這幫售貨員。
也正是因為這樣,李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