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自然也是接到了上頭下達的命令。要知道,這馮子材可是堂堂廣西提督啊!按常理來說,當那第八軍氣勢洶洶地向著廣西進軍之時,他理應挺身而出,抵禦革命軍的進攻才對。
想當年,馮子材在成功鎮壓了國內此起彼伏的起義之後,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得到了認可,進而被委以重任,肩負起了維護邊疆穩定這一歷史性的重要使命。
就在那同治四年(公元 1865 年)的時候,他率先領命奔赴廣東的羅定以及信宜等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清除當地那些頑固不化的反清武裝勢力的戰鬥之中。
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僅僅只用了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他竟然就圓滿地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緊接著,他馬不停蹄地將矛頭一轉,朝著黔苗地區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大軍壓了過去。
然而,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已是一年之前。彼時的馮子材再次踏上征途,這次他的目標乃是前去鎮壓位於廣西德保縣的吳亞終領導的反清武裝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反清武裝居然膽敢公然打出革命軍的旗號,妄圖以此來蠱惑人心、壯大聲勢。
此時此刻,正當馮子材全力以赴地與吳亞終展開激烈交鋒之際,放眼整個廣西大地,那第八軍尚未能夠完全攻克佔領的區域仍然為數不少。
且說這第八軍一路高歌猛進,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徑直向南衝殺而去。
他們先是輕而易舉地奪下了治所南寧府,隨後更是勢如破竹般接連攻下了欽州和防城港等戰略要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方行動迅速無比,甚至完全不給馮子材任何反應的機會,便如疾風驟雨般一舉攻佔了南寧。
緊接著,他們巧妙地運用戰術,對馮子材所率領的軍隊形成了間接的包圍圈,使得馮子材的部隊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面。
時間來到五月,清軍將領馮子材親自督率著全體將士進軍並駐紮在了德保縣。
他們士氣高昂,目標明確——向著三臺山發起猛烈的攻擊。然而,此時的形勢對於吳亞終領導的起義軍而言卻已經相當不利。
由於其外圍眾多至關重要的據點都相繼被清軍攻陷,起義軍猶如失去羽翼的雄鷹,難以堅守陣地。無奈之下,吳亞終只得率領部下退守至三角塘(也就是如今的三合鄉)。
到了六月,局勢進一步惡化,歸順州也全部落入了清軍之手。
吳亞終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放棄安德,率領殘部進入越南境內,並選擇在牧馬一帶襲擊並佔據了高平。
不過,他並未就此罷休,而是留下部分部將在此駐守,自己則親率大軍回師太平府。
一路上,起義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龍州的俸村和下棟等地,長驅直入憑祥。
其所過之處,綿延 200 餘里,聲勢浩大,人數多達數萬人之眾。
馮子材看到朝廷的這條命令之後,眉頭緊皺,彷彿兩座山峰在眉宇間對峙。
他的眼中閃爍著深思熟慮的光芒,彷彿在權衡著千斤重的難題。
他沉聲道:“如今吳亞終叛匪逃入阮朝,然則朝廷命令我等對付超級巨寇短毛匪杜武秀部。如果我們東進對付杜武秀的話,恐怕吳亞終叛匪又會東進,甚至會包圍我等,所以我們必須先消滅吳亞終。”
他的話語如同鐵錘般沉重,敲擊在眾將的心頭。
馮子材的智慧與決斷,是他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然而,這個決定卻讓他們感到一絲不安。
這時,馮子材手下大將黃武賢走上前來,他的臉上寫滿了憂慮。他沉聲道:“可是吳亞終逃往越境,我們如果越境,恐怕……”他的話語未盡,但其中的擔憂卻如同濃霧般瀰漫在空氣中。
馮子材何嘗不知道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