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種種原因,這本書寫到這一章,已經沒有寫下去的動力了。
最後的章節還是按照大綱進展書寫,為了感謝依舊堅持閱讀到最後一章的小夥伴,我會把大綱剩餘部分內容,以正文的形式發做一章。
這本書失敗的原因,
第一點,感覺自己寫不來女頻情緒拉扯文。通古今這個主題掌握不足,後面寫著寫著寫成了權謀。
第二點,自己能力不足,對古代情緣這類文章的認識不夠,導致男女主感情懸浮,甚至女主後期很少出現的毒點。
第三,自己性格,也是成文風格過於嚴肅和呆板的原因所在。(後面應該會轉戰男頻權謀歷史類爽文。不再涉及女頻愛情類拉扯文。)
本書成績實在太差,能堅持看到最後一章的寶子們應該知道,催更數日常不超過10,評分也從9.2降至8.4,每天就零星幾十書架,日收一塊不到。
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在這裡給大家道一聲歉。
以下是正本文章的大綱節略。
.........
——戰風淵線——
1.肅州完成蝗災治理後,戰風淵得到了第二隻銅投壺,並得知集齊九隻銅壺能真身穿越到華夏的預言,便在治理南境旱災的同時,打聽其餘七隻銅壺的下落。(除了道士清風,他也開始派手下前往各國,暗中打探玄元觀和銅投壺一事。)
2.很快,第三隻銅壺頭問世,由太子朱澤蓀執掌。而這時候,文崇的和親隊伍也走到辛國。完成大婚後,文崇全面展示政治智慧,極力斡旋兩國建交事宜。
3.皇帝從大臣那裡收了一名庶女為義女,並封公主,派戰風淵去嵐國送和親詔書。
4.永王、辰王因為各自利益和心機,面上握手言和,實則暗中想盡辦法掣肘對方。導致倉辛兩國的建交發展遲緩。
承滸關等北境幾座邊境大城,發展緩慢,摩擦不斷。
文崇費力斡旋,才得到的大好局面,卻因為兩位皇子的明爭暗鬥,最終化為泡影。
5.同一時間,太子前往瓊州賑災,調數萬百姓開墾南泥灣荒地,在白暴雨全力支援下,南泥灣不僅擺脫了雜草叢生,粟米不長的困境,漸漸成為南境最肥沃的土地之一。
6.回到宣城的戰風淵開始以宣城為中心,從商、農、軍事等多方面開展全面發展。此時,皇帝交權,戰風淵得以放開手腳,全面發展經濟和軍事力量。
7.大約五年後,南境百城得到空前發展,皇帝朱熄聰甚至萌生搬京師的念頭。宣城豁然發展成為比玉京更加龐大的巨型城市(長安)。
8.永王北境節度使當得不行,事事都被戰風淵和太子阻礙,惱羞成怒,和德妃一起出賣南境百城軍情,賣國叛國。德妃秘密派遣金面人去嵐國密謀談判。
9.五年後八月,嵐國二十萬大軍集結完畢,北上宣戰。
10.因為皇帝背鍋,羅情門嵐國等勢力始終認為是倉國皇帝朱熄聰傾國之力支援太子和戰風淵。
斷了永王成為太子的念頭後,德妃對皇帝徹底失望,不再奢望皇帝回心轉意,讓她的兒子登上大寶。
最後,德妃鋌而走險,以身入局,刺殺皇帝未遂。被皇帝砍頭,永王入獄。但皇帝也深受重傷,將不久於人世。
11.嵐國根本不知道倉國得了銅投壺,得到了華夏的幫助,一舉跨越中原三國,在短短五年之內完成了中興計劃。
12.最後一戰,戰風淵為主帥,太子、楚九年等掌握銅投壺的七人為副帥,於宣城再次迎戰司徒崇。
13.此時的倉國國力雄厚,武器精良,將士團結一心,物資豐厚。根本不是嵐國可抵抗。
而新的雄城宣,將嵐國二十萬大軍徹底擋